在古代,冬至是一年中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阴气至重,是阴阳两道距离最近的日子,我们只要稍微一怀念,过去的父母、历代的祖先,他们就特别容易感应道交,好像我们稍微伸一伸手,就可以和他们牵到了。
祭祀|与祖先的链接
为什么南方人在这一天要吃汤圆呢?汤圆就代表着阴阳的团圆。
在中国的文化里,祭祀是排在头等的大事。如果我们的生命跟老祖先有链接,那我们的生命就会成为整体文明的一部分。中国五千年文明,当我们忆念祖先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已经链接到五千年文明的巨系统里了,我们就不再是个体,也不再是浪子了。
我们的行为、语言,自然也会跟家族、跟祖先的命运连在一起,我们荣则祖先荣,我们辱则祖先辱。所以儒家的孝,底线就是不辱没祖宗、不令祖宗蒙羞,这是最低的限度。
因此,中国有一句话叫“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如果我们的个体生命,跟整体的人类文明能链接成一体,那么“德”自然会厚。
冠|代表对道的追求
我们看戏曲里的人物,当被问罪的时候,如果头上的冠被取下来,扎起的发髻被打散,他的反应是很激烈的。对古人来说,它的冲击力不亚于杀头。因为过去中国人说,发如果没有盘起来,髻如果散开了,等同于禽兽,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奇耻大辱。
你说那还不简单,拿个橡皮筋就能盘起来了。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不是物理上拿一块布,拿一个皮筋,或者拿一个带子就可以把发束起来,这是指一种文明,是指道德和修养。
所以孔夫子的大弟子子路,最后被人用刀枪指着的时候,他提出的唯一一个要求是,请你们允许我把帽子戴起来。我们中国人就知道的,“君子不可以无冠”,死可以,但是不能无冠。这个冠代表什么?代表道德,代表着他对道的追求,代表他人生的人格。
正因为道是无形无相的,它绝对不是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四代人乃至五代人就可以建立的,所以我们才要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这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用他们的精神,用他们的毅力,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这人间慢慢建立起来的一种道德次序、一种文化传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我们要用几代人的努力让中华文明复兴。
一切有形的呈现
都是为了彰显无形的大道
中华文明道统的传递,儒释道重任在肩。就像我们来到寺院,看到的不仅仅是佛教,它的建筑、绘画、梵呗都是世界遗产,它代表着古代悠久历史的高度凝聚、传承。所以到寺庙里来,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触碰的,处处都是人类文明的叠加。
古时候也把佛教的寺院称为“方外”。什么叫方外呢?方是指有形,方外是有形之上的无形,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叫形而上的。寺院是密集的文化殿堂,是形而上的建设,是大道的呈现。
既然它是方外的,是形而上的,是生死现象之外不生不死的生命真谛,所以这个理论高度就决定了佛教不仅只是佛教的,祂揭示的是人类所有生命的真理。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