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以载道 见字如面——汉字文明与修行的思考

2021-09-02 00:0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见字如面


图片

                  汉字文明与修行的思考


图片

图片:王羲之-《兰亭序》



《人民日报》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依托汉字,又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审美的诉求和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是集中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直观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图片

弘一法师墨宝


三参法师:通过对书法的艺术,这种美的欣赏,也是增进对我们祖先文化的这样一种感情。确实是这样,中国人文明传承当中,中国的汉字这很重要。


但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有一种大家看了不舒服的字体,可是很奇怪,一夜之间大江南北就到处广告牌、甚至片子等等里面都有,就是现在的那种极端的、很狂躁的字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悟公上人墨宝  左右滑动

图片

而我们的师父老人家他读过私塾,就拿书法来说,师父会写行、草、篆、隶,但是你看师父的字就写得特别老老实实、特别本本分分,他不是那么张扬,都是掩藏自己的品德,他把自己的优点掩藏,锋芒不露,所以他才那么饱满,生命力那么强大,这个才是最艺术的人生。


还有,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字体非常地疏朗、厚重,由安道一法师所写,那距今一千六百多年了,属于我们佛教中出家人的一位大书法家。


所以他的字体,看了这个字就会感到那个时代书法的浑厚。安道一法师属于北齐的时代,比王羲之晚一点。


图片



安道一法师简介(向上滑动阅览)

安道一(?—约580年),今山东东平人,北齐时高僧、大书法家,曾经历了北周“二武灭佛”之难,认为“缣竹易销,皮纸易焚;刻在高山,永留不绝”,故在把佛经刻于石崖之上。


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杨守敬《平碑记》说:“擘窠大字,此为极则。”


因法师书艺甚高,开一代新域,中外影响颇大。铁山摩崖刻经《石颂》称他的书法“精跨羲诞,妙越英繇”,日本书道协会更是尊崇法师为“书仙”,以与“书圣”王羲之并驾齐驱。


《泰山金刚经》在泰山斗母宫东北方的峡谷中,是刻在一块低缓而下的巨大石坪上,南北长56米,东西宽36米,近2000平米的面积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经文。


镌刻着《金刚经》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


当年刻成之后,被山谷中的溪流逐渐淹没,历经千年之后,才被人发现水下隐隐约约地有文字,于是把溪流改道之后,经文才全部呈现出来,实属不易。


左右滑动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遒劲古拙  篆隶兼备


所以懂的人看这个他就特别珍惜,他知道这个来源这么难得。《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现在也是国际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懂书法的也知道这个了不得,一看到安道一法师的字,这种力度、这种朴实就会由衷钦佩。


因为一个人修养到最后最好的境界就是字既朴实又谦恭、厚重。人的最高修养是这个,艺术的最高修养也是这个,不管是中国的书法还是绘画,最后它的境界就是能够达到质朴、苍老、悠远。


中国的字就像画一样,因为中国字就是象形字,你看间架结构,这个都很有讲究。


图片

弘一法师墨宝

图片

如果你们感兴趣了,以后再欣赏弘一大师的字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个字没有一定鉴赏力真看不懂。特别弘一大师的字,一笔一画动也不能动,他的心要多清净他才能把这个结构布得那样疏朗,然后那个笔画那么恰如其分、动也不能动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弘一法师书法对联,左右滑动,点击图片可放大  

图片

一个人修行得好他也会表现在字上。实际上确实也是如此,一个人能把字写得方方正正,能把字写得协调、端庄,这个人他也是一个端正的人。


而有的人字虽然写得还可以、过得去,但是他喝酒抽烟吃肉,他写出来的字就让人不舒服,字往这里一放,他那个气场一直往外冒,就冒那个浊气,字如其人。


所以我们学佛了,这个鉴赏力也很重要的,美感还是丑感这个还是要明白。

图片
图片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

我们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就提出过艺术救国,因为艺术是一种美感,一个有美感的人,他的道德品质不会差到哪儿去。


图片


“美育救国”是以蔡元培为代表的一代人的救国策略和文化理想。美育,在潜移默化中起着重建民族文化精神和熔铸现代人格的重任。


蔡元培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提到:“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


几千年前,孔子也提出“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国之大在于礼乐,礼就是规矩,乐就是艺术。


图片

另一种角度讲,如果有人追寻生命的意义,追求真善美、追求正义,也创造生命之美,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会有贡献,正所谓“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他的生命足迹就像一篇艺术作品,像一首交响乐,如诗如画。


那如果一个人,他把自己内心的这种丑展露,设计出极端的、狂躁的丑字,然后还推广到全国,到处都用,那整个中华民族对字的神圣感,就拉下来了。


这方面作为中国人也好,或学习传统文化也好,这也是一个部分。因为我们佛教、我们的祖先都是非常重视这个字的。


图片


我们现在也不大写信了,过去以前都是写信的,写的开头就是“见字如面”,一个人写字也很重要。你写字写到一定境界就是道。


而且过去说“字纸藏经同”,字纸本身就是很神圣的。别人把文字组合做坏事,那是他个人的问题、他自己的业障,文字自身它是清白的。


所以古有言,“仓颉造字,鬼神哭”,“天雨粟,鬼神哭”。


自古文明中文字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社会与个人命运的转变作用是巨大而深远的。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句话的含义是,昔日仓颉造字之时,栗米从天而降,夜里鬼哭神嚎。


明代李渔认为,这是因为人类有了文字,迎来了新的时代,原先对外界认知的懵懂开始瓦解,鬼神觉得这会令人失去对天地鬼神的敬畏之心,因此担忧哭泣。

图片
图片


人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文字是很重要的一个传承知识的方式,一个人通过文字可以认识天地。


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皇帝下圣旨、给皇帝写奏章必然是正楷,在秦汉以前那就是篆书,正式的公文都是篆。


图片


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王羲之、王献之的字,还有现在一路下来的那些狂草,这是一种家书、便条,他可以挥洒自如,怎么挥洒怎么写,但这不上台面,不是公文型的,中国的公文有公文型的专用字体,不同的字体要在不同的场景场合下使用。


甚至不仅我们中国,所有的古文明都会对它的文字表现出一种崇敬。


比如印度人对他的梵文,他就认为这是来自大梵天的。我师父都说,看梵文哪怕你不认识,只要看到梵文就眼根清净、意根清净,它是有加持的。


图片

悟公上人墨宝:梵文六字大明咒


甚至排列过,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中文是仅次于梵文的加持力,这有可能有国人听了不舒服,但至少不要糟蹋我们祖先的文字,文字本身它是非常地宝贵,它有它的神圣性。


所以对文字的态度很重要,我们用优良的东西来服务社会,造福大众,那被你造福到的人越多,你就福报越大。


如果用丑去染污这个世界,那就不一样了。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生命的,而且中国的文字是很神圣的。


这次《人民日报》都刊登说,现在我们小学生恢复了这个书法课,这个特别好!中华民族优良文化每一步的复兴,都是我们渴望的。


(向上滑动阅览)

《 人民日报 》(详见 2021年08月09日 14 版)

作者:孙学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


“推动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并不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更是为了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保持下一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与热爱!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依托汉字,又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审美的诉求和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是集中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直观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为了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拓展校园文化,近年来,教育部出台多项举措推进书法进校园、进课堂。2013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颁布,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今年4月,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代化课堂,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而书法教育相关的师资、课时安排以及学习目标等问题,也引发关注和讨论……”


图片


像我们从小的时候也学习描红,所以从小、乃至多少年,一直对文字有一种思悟。


也就是当你在一种艺术氛围很浓的环境下的时候,真的会被它陶冶,会增加我们这方面的修养。


读小学的时候,我们还遇到过老师以前是读私塾的,特别注重作对联。甚至清华大学在民国的时候,有一个文学院,它招生考试的时候,就是考一个对联,考官出一个上联,如果你对的他觉得好,他们就录取了。

图片
图片


《人民日报》:“方寸汉字,蕴藏文化之深、艺术之美。推动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并不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更是为了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保持下一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与热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也需要不断发扬光大。为此,中小学书法教育任重而道远。


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小学书法教育一定能够收获可喜的成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川什邡罗汉寺的每一块匾也都特别棒,那都是清朝的、民国的等等,那书法简直是......那些匾一看到,就扑面而来的那种文字的美、那种气场令人肃然起敬。


图片


还有我们佛教界其他的,包括我们五台山,很多古寺都有对联、牌匾,我们要学会去欣赏。


图片


浑源应县木塔也是(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那尊释迦塔悬了好多的匾。那些匾都是古时候的,那一看真的是赞叹不已。


图片

▲浑源应县木塔

图片

——三参法师 古文殊寺


图片


丰富的历史文化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愿书写在古籍里的中华正统书法文字,都活在我们的心中,广遍神州大地,提升完善我们的修养与精神境界。


延伸阅读(向上滑动阅览)

梵语相传为佛教守护神大梵天所造,因此称其为梵语/梵文,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也能找到相应的记载:

一、唐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写道:“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指47个字母)。”


二、唐道世法师(~683)在其名作《法苑珠林》中记载:“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卢,其书左行;少者苍颉,其书下行。”(《大正藏》第53册,351页中、下)


梵文在公元4到8世纪,演化出方形字体笈多文,对汉传佛教影响极大,因东晋时期鸠摩罗什翻译的大量佛经、以及其后法显法师赴印求法,都是使用这种样式的梵文。


公元6世纪,由笈多衍生出悉昙体,对中国影响也很大。另外还有7世纪时出的那格利体,后到11-12世纪的时候被天城体所替代。


众所周知,许多汉语词汇,是从梵文佛典直接音译过来的,佛经中也多用梵语直接音译标注佛咒真言的发音,还引发了隋唐以后对梵语语音的研究,通过分析梵语声母与韵母的结构,产生出了对汉字读音的反切注音法,从而扩大了汉语的流布。


宋朝早期形式的天城体梵文曾在汉地、辽、大理流行过,现完整保存于公元1035年刊印的《景佑天竺字源》中,并且东传到韩国、日本。




图片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扫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相关文章
· 【安居法要】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三组(上)
· 悟公上人 | 一心不乱地持佛名号
· 岂有二文殊?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学佛就是学智慧
· 日诵净行品28愿——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 佛弟子要修持的七不退法第五组(二)——五台安居清凉法要
· 【清凉剧场】当丰干禅师遇到文殊菩萨
· 如何观修——灭苦之道|七不退法第五组(二)
· 悟公上人 | 人有五难,应当一心一意修行
· 【安居法要】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二组
· 智者大师 |《六妙门》连载(一)
· 佛弟子要修持的七不退法第五组(一)——五台安居清凉法要
· 龙树菩萨圣诞〡他入龙宫得《华严经》,宣深法义建大法幢,成就早被佛陀授记
· 听寒山诗|这八句,是佛门各宗各派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精华
· 我们为什么苦——七不退法第五组(一)
· 恭迎“八宗共祖”龙树菩萨圣诞!愿众生开佛知见、智慧如海!
· 【安居法要】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一组
· 悟公上人 | 信愿行的行,有正行和助行(下)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漫谈“一心念佛”(二)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我们生命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