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六祖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二)

2021-03-16 01:22: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敦煌本《六祖坛经》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六祖惠能大师!

顶礼西天东土

弘宗演教的所有传灯者!


《六祖坛经》是一部由六祖惠能大师讲授、经其弟子集录完成的著作,主要内容有惠能大师自述生平、开坛授戒说波罗蜜、调御教化弟子及临终嘱咐等,并根据“自性本清净”之说,阐释了核心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思想,对禅宗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就有《六祖坛经》等佛教典籍。由于曾被历史遗忘封存近千年,许多经卷为大藏经所未收,所以价值极高,堪称稀世珍宝。


今特刊敦煌本《坛经》,愿藉聆听这朴素清晰、直指人心的智慧,蒙六祖大师的智慧光照,唤醒我们的心,救拔困境,在这日月丽空、浩瀚星河的时代,重塑智慧之光。


心地正花放

五叶逐根随

共修般若慧

当来佛菩提


——惠能大师


图片


三参法师推荐:


我自己初发心学佛的时候,首先读的便是《六祖坛经》,每当读到一句明白了,就汗毛直竖心里充满法喜,然后就沉浸在这种法喜当中。读不懂的地方也是如此,前面一句不懂,就不想再往下读第二句,所以这本《六祖坛经》看来看去看不完。


贞观之治后,中国在物质精神文化上都极其强盛,文才辈出,而在如此繁华的时代,惠能大师作为一个不识字的人却用他朴素的语言讲出了佛法的真谛,甚至辑录成广弘的《法宝坛经》,并终成一代宗师,实在稀有难得!


《戒本疏》有云:“初众相中,有四种三宝。”从事相上说,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而在《六祖坛经》中则提出了自性三宝。


图片


住持三宝又称为事相三宝,自性三宝又称为理体三宝。住持三宝有佛像、经典、代代相传的僧宝,我们依止住持三宝,就是为了证得理体三宝、自性三宝。


自心清净即是佛,净念相继即为法,六根清净乃为僧,以此自性三宝忆念阿弥陀佛果地无量威德。


当今信息纷杂、五欲横流,我们的六根被六种尘境所纷扰,虽然没有像六祖大师那样打过柴,但是我们却生活在迷茫的草莽丛林中,需要他老人家的智慧来为我们拨草瞻风,并找到本来的风光、自家的佛性。



图片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授无相戒


弘法弟子法海集记

(二)

图片


慧能大师唤言:“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善知识,愚人智人,佛性本亦无差别,止缘迷悟。迷即为愚,悟即成智。


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第一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体不一不二:即定是慧体,即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善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道之人作意,莫言先后定慧,先慧发定,定慧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心不善,慧定不等。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口诤。若诤先后,即是迷人,不断胜负,即生法我,不离四相。


图片


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说法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非佛弟子。但行直心,于一切法上无有执着,名一行三昧。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心坐不动,除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若如是,此法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住即被缚,若坐不动是,维摩诘不合诃舍利佛宴坐林中。善知识,又见有人教人坐,看心净,不动不起,从此致功,迷人不悟,便执成颠倒。即有数百般如此教道者,故知大错。


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如灯光: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即有二,体无两般。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图片


善知识,法无顿渐,人有利顿,迷即劝进,悟人顿修。识自本心,是见本性。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


善知识,我自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名为相无相?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无有断绝。若一念断绝,法身即离色身;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是无相。但能离相,性体清净,是以无相为体,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念生。莫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断,即无别处受生。学道者用心,莫不识法意。自错尚可,更劝他人迷;不见自迷,又谤经法。是以立无念为宗,即缘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念从此而生。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世人杂见不起于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无事者何事?念者何物,无者杂二相诸尘劳,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维摩经》云:“外能善分别诸法相,内于第一义而不动。”


图片


善知识,此法门中坐禅原不看心,亦不看净,亦不言动。若言看心,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若言看净,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离妄念,本性净。不见自性本净,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故知看者看却是妄也。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功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若不动者,见一切人过患,是性不动。迷人自身不动,开口即说人是非,与道违背。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


图片


今既如是,此法门中何名坐禅?此法门中一切无碍,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有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祗缘境触,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外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维摩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云:“本原自性清净。”善知识,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图片



相关文章
· 甘露醍醐 | 这样的生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 【中意双语珍藏版】公益短片《生机》:餐桌上的年年有“鱼”
· 听寒山诗 | 这条寒山道,有些人是无法探寻的
· 【佛典故事】忆念众生如子想
· 没有找到方法,就没办法跳出轮回
· 狮吼法语 | 释迦牟尼佛的谦卑
· 印光大师:世间大善,莫过于此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我们的本来相貌
· 甘露醍醐 | 你的佛缘,究竟从何而来?
· 这是对《地藏经》最大的误解
· 轻风里,春茶香 ——慧日禅寺常住出坡采摘“明前茶”
· 【佛典故事】人生难得当精勤
· 这样修行,会快速成就佛道
· 如何选择 如何结果
· 【中法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母亲是温暖的港湾
· 不学华严,不知心有多伟大——《普贤行愿品》讲记第五课
· 一个“粪”字,为什么让他开了悟?
· 甘露醍醐 | 识别戒定慧的力量,去皈依和护念它
· 二月二龙抬头,恭逢济公活佛圣诞 〡这些事儿,99%的人不知道
· 渴见水喻 〡路途虽然旷远,终有抵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