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要勤修戒定慧,因为你修得越清净,消化能力就越强,所得到的就越深刻。否则再殊胜的法、再殊胜的善知识现前,我们也不会珍惜。
点击上面图片链接观看
像刚才所看的我们悟公上人讲解《阿弥陀经》的片子,里面处处是他老人家对法的殷重和尊敬,是他自性自在的流露。当我们听着他慈悲的声音,看着他的大人之相,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当时拍摄的机器只是一个家用的录像机,拾音很差,但如果我们有这个信心,觉得是如佛菩萨一般的大善知识在讲《阿弥陀经》,那你远远的听到这个声音就会很感动,很有加持,你的心里会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
包括这次的图片展,每一帧我们都可以去瞻仰、忆念、礼拜、祈祷。因为法身大士都是超时空的,他的声音听到就是解脱,他的形象看到就是解脱。甚至对着他老人家去忏悔罪障,都会成为我们在菩提道上迅速积累资粮、忏除业障、修积福慧的大因缘。
修行要依止善知识
悟公上人16岁观宗寺留影
我们师父一直强调,修行要依止善知识。他老人家一生就是依止善知识的典范。出家之后师父就去观宗寺学戒,学习期间,他的书法是一百分,梵呗是一百分,表现在整个班级里是非常优秀的。当时的老法师很喜欢这个小孩子,有时把他带在身边当侍者。后来又到国清寺依止静权长老十年,专门修习天台教观。所以当我随侍在师父身边时,就发现,他言语神情中流露出的对自己师父的依止,那份信心是超越生死的。
僧宝作为众生的皈依境,有贤圣僧、近道僧、哑羊僧、无惭无愧僧之分。作为众生的福田,对出家人我们需要普遍恭敬;但作为学习的对象,我们要依止贤圣僧和近道僧,不能依止哑羊僧和无惭无愧僧。特别是无惭无愧僧,我们连边都不能靠,最好不闻其名,不见其形,不听其声。否则你会对整个僧宝失去信心。
印光大师(1861——1940)
印光大师就告诉我们,“但看诸上座”,要看出家众里的佼佼者。圣贤僧是佛法住世真正的中坚力量,但因为贤圣僧从不说自己是贤圣僧,他修证的功德是不显露的,所以我们学佛要有传承,没有传承你不知道谁是贤圣僧。
我们佛弟子只要靠近了圣贤僧,见到再多的无惭无愧僧也不会毁坏信心。而实际上,之所以你会看到那些不好的,也是因为你生在末法时代 ,因为你自己的罪业。如果我们能这样想,就会生起惭愧心,不但不看僧人过,还会忏悔自己的罪障,珍惜贤圣僧的宝贵。
三宝 是真实不虚的
像我们上人一生几乎走到哪里都是修行界的楷模,是一个道场的庄严。他在哪个道场,就能提升那里的学风、道风,也就是他会在无形中树立一个很高的修行标准。教内教外,但凡跟上人接触过的,都公认这个老和尚是完美的。
所以我们这些流浪的孩子,何其幸福,三宝没有舍弃我们。为了我们,佛的悲愿正在祖师大德的身上展露着,他们生生世世都在寻找我们、度化我们。
我们皈依的三宝是真实不虚的。
——摘自2021年1月传喜法师
于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妙吉祥法堂开示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