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发现,在对一个量子作测量时,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而只能获得近似的结果。很多物理学家认为,随机性是客观物理世界的规律,但爱因斯坦难以接受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量子的随机性只不过是因为人们的认识不完备而已。他说,“上帝不会玩掷骰子。”
实际上从佛教的角度看,正是因为物质本体具有随机性,众生的业力才有了呈现的可能。如果物质本身已经有了固定的运行规律,那哪里有业力展现的机会呢?
这就是缘起与性空的道理。为什么能缘起?就是因为它本身就没有自性,自身不会无端呈现,这就是空性的道理。诸法正因为空性,才会应我们的业力而呈现出世界来。所以在讲到量子的随机性的时候,我们从佛教的角度就可以理解到。
在佛教的小乘修法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每一个果位内观所显现的世界、提升是不同的。祂们之所以能获得解脱,是因为看到了身心世界乃至四大物质的现象。
为什么阿罗汉叫有余涅槃?虽然祂从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解脱了,但祂还认为物质在极微份上是成立的。他所安住的这个微细的身,虽然对凡夫、对这个三界来说已经很伟大了,但实际上他还有立足点,他还承认物质在微小成份上是存在的。
就像一亩地,普通地去种,就是普通的收成;给它施肥,产量就会增加;如果在种子上有所改良,那哪怕相同的种植条件,收成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同样,当我们是凡夫知见的时候,我们就在凡夫的境界里。当认知发生改变,生命智慧的立足点不同,生命结果也随之不同——是阿罗汉的知见,就必然得阿罗汉的果位;是菩萨的智慧,自然就得菩萨的神通。所以我们佛弟子修行,破我执、明心见性,通过心性去拓展我们的认知,打破粗重的我执,让心性的光带领我们自由。当我们的生命以心性为大地,踩在心性的大地上,自然就得到心性的解脱和自在。
佛教的四法印说:“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我们安住在我执的凡夫的状态里,所受就是苦,此身就是不净,这个业报的蕴聚身怎么可能清净、自由呢?认识到这一点,然后进一步去观察,诸法是无我的,诸行是无常的。
当对个体的我的执着、对这个世界的依靠越来越减轻的时候,就是我越来越解脱的时候。当从狭隘的黑暗里一步一步走出来,当能证得一切法中无我、一切法无自性类似量子的状态时,诸佛菩萨千百亿化身,就是法尔如是的。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