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段小视频,是一位法师,在去一个地方的打禅七途中,就有一些居士来请教他。
其中有个居士说,因为现在AI很流行,他就问了AI搜索引擎这样一个问题:“念佛是谁?”AI搜索引擎起初以为他是讨教知识问题,系统化地回答了一大版。他就跟搜索引擎说:“我是问你‘念佛是谁’。”结果这搜索引擎就不回答了。
法师就由这个话题起头,作了一段很好的开示,也系统地解答了在禅堂用功的一些理路。
我们在禅堂里考功课的时候,
问你“念佛是谁”,
你是不能回答的。
连AI都知道问它“念佛是谁?”
它就不回答了。
为什么不能回答?
这位法师最后总结了。
他说,电脑是属于文字逻辑范围,但“念佛是谁”它是超越文字逻辑、超越心意识的,所以不能用语言逻辑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回到语言逻辑模式,那么这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我们参了半天禅,如果连自己的分别念都没认清楚,那是一点回报都没有。我们靠什么付包子钱?就是靠生出来的那一点智慧。语言逻辑分别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超越语言逻辑,这个方向才是对的。从二元对立到一元,一元是不可言说的,不可思、不可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才是正确答案。
修行人不能够将心待悟。
因为“将心”这个分别意识,是一种取舍的心。在修行的初级阶段,我们确实要建立转凡成圣的目标,朝着这个大方向。但当真的要证圣的时候,到禅堂里去“考试”的时候,是不能提这个的。因为你要提“凡”,你要提“圣”,这个“圣”跟“凡”是一样的,它都是一个语言逻辑。
真正的“圣”是没有二元对待的。就像达摩祖师跟梁武帝的对答。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祖师答:“廓然无圣。”梁武帝又问:“对朕者谁?”达摩祖师答:“不识。”
这就是祖师西来意。达摩祖师西来传佛心印,传给我们的就是这个“超越二元对立分别”。只有这个才能让我们脱离生死苦海,登到涅槃彼岸。
既然将心待悟属于分别意识范畴的事,
那么在修行上,
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就要安住在因地上。
这个“因地”就是“清净”。
“一念清净心,便是法王印。”“一念清净一念佛”,什么是佛?就是清净心,清净心无量无边就是佛。但是你不能舍清净心去求那个佛。你求那个佛就不是清净心。所以只能在因地上用功,不能求果,求果就超出清净心这个因地的范畴了。魔佛之分,只一念之差。
我们打坐是为了沉淀妄想,为了让心能够清净下来。所以有人在禅堂里念佛,虚云老和尚说也可以。但是不要拿着念珠“咔嗒、咔嗒”地念。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清净心,“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一念清净心,便是法王印”。“法王印”是法,“清净心”就是佛。这一念清净心既是佛,也是法,也是你的本心。既然是你的本心,你求什么?你不用求的,越求越是"头上安头",这叫病,认错了路头。
禅堂里说“你坐那干嘛?”
他说:“我思维啊。”
“思维什么?”
“思维那个不可思维的。”
那是不可思维的,思惟什么?思惟那不可思惟的。
这就是从粗的烦恼、粗的逻辑,沉下来一点到意识语言;意识语言断了之后意识现前,意识现前之后再超心意识,超心意识还是一种意识状态,只是它已经很细腻、很广大、很透明了。
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还是心的范畴,只不过是从一个粗的心、生死的心、语言分逻辑的心,到意识语言的心,再到意识分别的心。粗重的意识分别越来越平淡了,得轻安了,然后离心意识了,这种状态越来越广大,从第六意识到第七意识,再潜到第八意识,心越清净就越广大。
所谓“法王印”,就是能印一切。万法归宗,一切法都归到这里。所以心王能生一切,“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但是我们在用功的时候,
不能凭着凡夫的第六意识心去求悟。
有一个去求悟的念头,
就会驱使这个躯壳。
这个躯壳是一个很复杂的巨系统,有气脉、有血,念头一错,指挥错了,就全“堵车”了,你这个“城市”就瘫痪了。这就是所谓的修行出问题,走火入魔了。
只要心意识清净,所有的气血流转都是无为而无不为,它自然地越来越通顺,越来越长养,每天只要进步就行了。只要你心意识不错,整个身体所有的巨系统,就会运作得越来越有序,精气神的修复也越来越深刻,过去存有的病态也会修复得越来越好。
从表面到深层,从过去到超时空,乃至整个生命系统,从物理范畴到精神范畴,从形而下到形而上,都得到修复。
就像悟公上人所讲的:“他国作乱,我国清净。”心清净,所以“我国清净”。这个心就是心王,不单单正报是它,依报一切也都是它。心王只要对,能识得路,那我们就不会走错路。所以佛是大医王。
有的刚刚出家或者刚刚学佛的,他就会想着:“我要成功,我要向祖师学,我要开悟。”千万别这么想,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打点好,降伏其心,理路要对。所以“参话头”,这个“话”是语言逻辑。“话头”就比较深刻了。这个“头”,这个渊源是很庞大很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