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古人的智慧当作自己的境界

2023-05-28 00:07: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现在人往往喜欢走捷径,实际上,讨便宜的心对修行是很不负责的,修行要脚踏实地。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我们来修行,修的是什么?会不会一来就“啪嗒”开智慧了?或许有人觉得智慧大概有开关吧,那开关在哪儿呢?







唐朝时有这样一则公案。


有一天,怀海禅师陪同师父马祖道一禅师在野外行脚,此时恰好有一群野鸭子从附近飞过。


师父问:“你看到没有?”徒弟说:“我看到了。”师父问:“你看到什么了?!”徒弟说:“我看到一群野鸭子飞过去了。”


师父一把捏着徒弟的鼻子说:“飞哪儿去了?!飞哪儿去了?!”怀海禅师疼得失声大叫,就这么一疼,觉悟了,倒头便拜:“师父啊,我跟着您几十年,万死千生,值了。”


图片




佛教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错路”不是说一来五台山就开悟了,不一定的,开关在哪儿,不知道。但首先,方向不能错。


智慧在什么地方?在你拜的佛那里吗?在野鸭子那里吗?明白这个很重要的。唐朝时候的人,那么虔诚地跟着师父,几十年了才明白这个道理。他的这个“明白”里,是有非常厚重的内涵的,福慧修到一定程度了。我们现在人喜欢走捷径,把古人的智慧直接当成自己的,也学着说:“师父来捏我的鼻子吧,我看鸭子飞哪儿去了。”


图片




宁可千生不悟,

不可一日错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现在也有人看到苏东坡临终前说的“着力即差”,就认为修行不用努力,“你看喏,苏轼最后一句说了,着力即差”。






苏轼病重卧床,生命垂危。好友维琳和尚在他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说:“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另一位好友说:“固先生平时践履,至此更需着力!”苏轼用微弱的声音回答:“着力即差。”说完便与世长辞,享年66岁。“着力即差”便成了苏轼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



以苏东坡的修行境界讲出来的这句话,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吗?他都能说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我们连“八风”是什么还不知道。他已经知道“稽首天中天,毫光遍大千”了,我们连第一层天也不知道,更不用说“天中天”了。我们现在对天的理解是比较空洞的,我师父曾经说,古人三年不说“天”字。师父的这句话我思索了几十年。





稽首天中天,

毫光遍大千。







出家人去世,不说“死”,而是说“圆寂”了。圆,是圆满的圆;寂,是寂灭的寂。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叫“融入法界”。我师父写过四个字——“寂照圆融”,圆寂就是一个修行人智慧的状态、佛性不二的状态、宇宙圆满的状态。


图片




图片

 悟公上人墨宝:寂照圆融




我们的心灵、我们的佛性是没有阴影、没有对立的。苏东坡说“着力即差”,这代表他在临死前能守住他修行的功夫,他是带着这样的见地断气的。我们生来都无法决定自己,但在死亡的那一刻能决定自己的状态,这多伟大啊。

 

苏东坡是什么智慧啊?他前世就是大彻大悟的人,而且这一生有那么多大修行人陪着他一起成长。他修到最后说“着力即差”,我们怎么好随口就说的?现在的人往往喜欢走捷径,实际上,讨便宜的心对修行来说是很不负责的,修行要脚踏实地。

 

我们学佛之后,时间长了,可能会有一种麻木、困乏,甚至迷茫,这都是很正常的。生命有一点安息,有一个落脚处,禅堂里叫“功夫落堂”,能得一个轻安,这就已经很好了。不要求大彻大悟,先做到“人在坐垫上、心在身体内”,念念持着“阿弥陀佛”,不失觉照,慢慢就能得利。当你尝到佛法的味道了,学佛法得到益处了,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受用。

图片





人在坐垫上,心在身体内。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法讯 | 古文殊寺浴佛法会吉祥圆满

快到菩萨碗里来!

观音菩萨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新时代的“定海神针”

让生命不再内卷

春天里的一个重要功课

戒是生命成长的道阶

心净,国土净

信佛是理性的选择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大药妙智解疑难(十五)
· 劳动的时候也要提起正念
· 佛陀降诞日午斋开示 | 此是佛陀圣诞日,也是我们众生修行的圣诞日
· 当资粮丰厚起来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
· 法音传遍三千界——释迦牟尼佛圣诞午斋开示|诸佛圆光菩提海,沐浴众生早成佛
· 佛诞日午斋开示 | 诸佛圆光菩提海,沐浴众生早成佛
· 大药妙智解疑难(十四)
· 超时空的佛有超时空的佛子
· 浴佛节 | 慧日禅寺僧俗大众同沾法喜
· 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 || 让佛陀降诞在我们的生命中
· 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佛陀,生日快乐;觉醒的你,生日快乐!
·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〡从此,我们生命的天空,慧日彤彤
· 大药妙智解疑难(十三)
· 浴佛节 |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日,愿见闻者同沾法喜,共沐佛恩
· 微信公众平台
· 怀念一位高僧,对我们来说是最实际的修法
· 珍惜佛法的传承
· 【文殊菩萨感应故事】三昧姑传
· 九旬谈“妙”,难思难量 ......
· 大药妙智解疑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