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正修行第六
1. 于坐中修
2.历缘对镜修
白话文:
说完了坐中修止观,再来说怎样在面对种种因缘境界时修止观。
端身常坐,是殊胜紧要的入道法门,但是人生在世,为身所累,必然会为种种事务外缘所干预。如果在面对种种因缘对境的时候不修习止观的话,那么修行之心便会中断乃至断绝,面对种种外尘境界时陷入烦恼而造业,又怎么能速速与佛法相应呢?如果能在一切时中,都不忘修定慧之方便,必能通达一切佛法。
白话文:
什么是面对种种因缘时修止观呢?所谓的因缘,在这里是指六种缘:一、行;二、住;三、坐;四、卧;五、作作;六、言语。
什么是面对种种境界修止观呢?所谓的境界,在这里指的是六根对六尘境界:一、眼对色,二、耳对声,三、鼻对香,四、舌对味,五、身对触,六、意对法。
行者在这十二件事上修止观,就是面对种种因缘时修止观。
白话文:
第一、在行走时修止观。
在行走之时,应该先作意抉择:我现在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要行走?如果是被烦恼驱使,或者是为了不善之业、无记之业而行走的话,就不应该行走。如果不是被烦恼所驱使,而是为了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益的如法善事而行走的话,就应该行走。
怎样在行走中修止呢?如果是在行走状态中,就应当知晓:因为行走,则会生起一切烦恼、善恶等法,但自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个行走的心和行走中的一切法两者都不可得,那么妄念心就会止息,这就是修止。
怎样在行走中修观呢?这时候应当如法思惟:由心起念要行动而下指令给身体,于是就有了身体手足行动去向某个地方,这就是行走。那么因为行走,就会伴随生起一切烦恼、善恶之法,这时候就要反观其心,连心都没有实性的相貌可得,这时就能解悟行走和行走中的一切法,都是彻底空寂的,这就是修观。
白话文:
第二、在安住时修止观。
在安住之时,应该先作意抉择:我现在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要安住?如果是被烦恼驱使,或者是为了不善之业、无记之业而安住的话,就不应该安住。如果不是被烦恼所驱使,而是为了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益的如法善事而行走的话,就应该安住。
怎样在安住中修止呢?在安住的状态中应当知晓:因为安住,则会生起一切烦恼、善恶等法,但自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个安住的心和安住中的一切法两者都不可得,那么妄念心就会止息,这就是修止。
怎样在安住中修观呢?这时候应当如法思惟:由心起念要安住,于是身体就止住在某一个地方而停止下来,于是就有了安住。那么因为安住,就会伴随生起一切烦恼、善恶之法,这时候就要反观其心,连心都没有实性的相貌可得,这时就能解悟安住和安住中的一切法,都是彻底空寂的,这就是修观。
白话文:
第三、在安坐时修止观。
在安坐之时,应该先作意抉择:我现在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要安坐?如果是被烦恼驱使,或者是为了不善之业、无记之业而安坐的话,就不应该安坐。如果不是被烦恼所驱使,为了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益的善事而安坐的话,就应该安坐。
怎样在安坐中修止呢?在安坐中即应知晓,因为安坐则会生起一切烦恼、善恶等法,如果能够了知这个安坐的心和安坐中没有任何一法可得,那么妄念心就会止息,这就是修止。
怎样在安坐中修观呢?这时候应当如法思惟:由心作意要安坐,导令双脚垒叠,身体止于一处,那么因为安坐,就会伴随生起一切烦恼、善恶之法,这就是安坐。这时候就要反观其心,连心都没有实性之相貌可得,这时就能解悟安坐和安坐中的一切法,都是彻底空寂的,这就是修观。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