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观》〡面对种种因缘境界时,如何修止观?(上)

2023-04-03 00:02: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六篇 正修行第六

1. 于坐中修

2.历缘对镜修




复次,第二、明历缘对境修止观者。端身常坐,乃为入道之胜要;而有累之身,必涉事缘。若随缘对境而不修习止观,是则修心有间绝,结业触处而起,岂得疾与佛法相应?若于一切时中,常修定慧方便,当知是人必能通达一切佛法。



白话文:


说完了坐中修止观,再来说怎样在面对种种因缘境界时修止观。


端身常坐,是殊胜紧要的入道法门,但是人生在世,为身所累,必然会为种种事务外缘所干预。如果在面对种种因缘对境的时候不修习止观的话,那么修行之心便会中断乃至断绝,面对种种外尘境界时陷入烦恼而造业,又怎么能速速与佛法相应呢?如果能在一切时中,都不忘修定慧之方便,必能通达一切佛法。




云何名历缘修止观?所言缘者,谓六种缘:一、行,二、住,三、坐,四、卧,五、作作,六、言语。


云何名对境修止观?所言境者,谓六尘境:一、眼对色,二、耳对声,三、鼻对香,四、舌对味,五、身对触,六、意对法。


行者约此十二事中修止观故,名为历缘对境修止观也。



白话文:


什么是面对种种因缘时修止观呢?所谓的因缘,在这里是指六种缘:一、行;二、住;三、坐;四、卧;五、作作;六、言语。


什么是面对种种境界修止观呢?所谓的境界,在这里指的是六根对六尘境界:一、眼对色,二、耳对声,三、鼻对香,四、舌对味,五、身对触,六、意对法。


行者在这十二件事上修止观,就是面对种种因缘时修止观。



一、行者。


若于行时,应作是念:“我今为何等事欲行?为烦恼所使,及不善无记事行,即不应行。若非烦恼所使,为善利益如法事,即应行。”


云何行中修止?若于行时,即知:因于行故,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了知行心及行中一切法,皆不可得,则妄念心息,是名修止。


云何行中修观?应作是念:由心动身,故有进趣,名之为行。因此行故,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即当反观行心,不见相貌。当知行者及行中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



白话文:


第一、在行走时修止观。


在行走之时,应该先作意抉择:我现在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要行走?如果是被烦恼驱使,或者是为了不善之业、无记之业而行走的话,就不应该行走。如果不是被烦恼所驱使,而是为了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益的如法善事而行走的话,就应该行走。


怎样在行走中修止呢?如果是在行走状态中,就应当知晓:因为行走,则会生起一切烦恼、善恶等法,但自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个行走的心和行走中的一切法两者都不可得,那么妄念心就会止息,这就是修止。


怎样在行走中修观呢?这时候应当如法思惟:由心起念要行动而下指令给身体,于是就有了身体手足行动去向某个地方,这就是行走。那么因为行走,就会伴随生起一切烦恼、善恶之法,这时候就要反观其心,连心都没有实性的相貌可得,这时就能解悟行走和行走中的一切法,都是彻底空寂的,这就是修观。



二住者。


若于住时应作是念。我今为何等事欲住。若为诸烦恼及不善无记事住。即不应住。若为善利益事即应住。云何住中修止。若于住时即知因于住故。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了知住心及住中一切法。皆不可得。则妄念心息。是名修止。


云何住中修观。应作是念。由心驻身故名为住。因此住故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则当反观住心。不见相貌。当知住者及住中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



白话文:


第二、在安住时修止观。


在安住之时,应该先作意抉择:我现在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要安住?如果是被烦恼驱使,或者是为了不善之业、无记之业而安住的话,就不应该安住。如果不是被烦恼所驱使,而是为了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益的如法善事而行走的话,就应该安住。


怎样在安住中修止呢?在安住的状态中应当知晓:因为安住,则会生起一切烦恼、善恶等法,但自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个安住的心和安住中的一切法两者都不可得,那么妄念心就会止息,这就是修止。


怎样在安住中修观呢?这时候应当如法思惟:由心起念要安住,于是身体就止住在某一个地方而停止下来,于是就有了安住。那么因为安住,就会伴随生起一切烦恼、善恶之法,这时候就要反观其心,连心都没有实性的相貌可得,这时就能解悟安住和安住中的一切法,都是彻底空寂的,这就是修观。



三、坐者。


若于坐时,应作是念:“我今为何等事欲坐?若为诸烦恼及不善无记事等,即不应坐。为善利益事,则应坐。”


云何坐中修止?若于坐时,则当了知因于坐故,则有一切烦恼善恶等法,而无一法可得,则妄念不生,是名修止。


云何坐中修观?应作是念:“由心所念,垒脚安身,因此则有一切善恶等法,故名为坐。”反观坐心,不见相貌。当知坐者及坐中一切法,毕竟空寂,是名修观。



白话文:


第三、在安坐时修止观。


在安坐之时,应该先作意抉择:我现在是为了什么事情而要安坐?如果是被烦恼驱使,或者是为了不善之业、无记之业而安坐的话,就不应该安坐。如果不是被烦恼所驱使,为了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益的善事而安坐的话,就应该安坐。


怎样在安坐中修止呢?在安坐中即应知晓,因为安坐则会生起一切烦恼、善恶等法,如果能够了知这个安坐的心和安坐中没有任何一法可得,那么妄念心就会止息,这就是修止。


怎样在安坐中修观呢?这时候应当如法思惟:由心作意要安坐,导令双脚垒叠,身体止于一处,那么因为安坐,就会伴随生起一切烦恼、善恶之法,这就是安坐。这时候就要反观其心,连心都没有实性之相貌可得,这时就能解悟安坐和安坐中的一切法,都是彻底空寂的,这就是修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佛子心语 | 这忧患之源,我愿舍弃

如何摆脱“牛身”,回到佛国

人生种种境遇,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只要佛的法眼在,无尽的众生都会得度——日诵净行品98愿

因为无常,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童蒙止观》〡静坐时,对治初心粗乱的方法

从迷到觉,“心”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慈悲之语〡读诵此咒,可消除罪业,往生极乐净土

隆重推出:望海潮|纪录片《觉岸》第三集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寻法志坚不惧万难(一)
· 我们的信仰走到哪一步了?
· 与您分享一个美好的愿
· 愿一切众生为法资养,续佛慧命——日诵净行品99愿
· 清明节|真正利益逝去的亲人,这是最好的方法
· 为得妙法能舍一切(下)
· 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
· 國朝高僧傳︱廬山東林寺傳印法師傳
· 当我们皈依了三宝,开始修行了,命运就会发生转变
· 《童蒙止观》〡于禅坐中修止观的方法
· 清明祭祖,这些疑惑你有吗?
· 【清明特辑】超度的方法及意义:对去世多年已投胎者仍利益很大
· 为得妙法能舍一切(上)
· 终有一天你会知道是谁在做梦,谁又在施福
· 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让自己具有佛菩萨的光芒
· 有了这样的坚定信仰,无论遇到顺境、逆境,都能坦然度过
· 【清明特辑】清明,有多少众生因你得救?
· 春天里的一个重要功课
· 为半偈舍身(三)
· 实修派的窍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