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是“乞食道行”,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菩萨在乞食途中是如何发愿的,包含五十五愿,大分三段,即“游涉道路”十二愿、“所睹事境”十九愿、“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我们继续学习“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梵行,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Manjusri Temple
日诵净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
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When I see a king,
I vow that sentient beings
Will become Dharma Kings
And forever propagate the Proper Dharma.
【广释】引申为见到各行各业里面有成就的人的时候,愿一切众生不但成就世间之王,而且还能成为法王,恒时在语默动静之中,为众生说法。
“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佛每一座说法都有好多证果的、成道的,就是因为谛听,如理思惟故。佛教导弟子谛听,谛实审视,如理观察意会,不要在事相上执著,谛听的涵义非常深。
护持正法的功德最大。修行不应仅为自己而不利益众生。只要有佛的法眼在,未来无穷无尽的众生都得度,所以大家要弘扬佛法,不要找借口说我没有学问,也不懂怎么弘扬。你劝别人念句阿弥陀佛,就叫弘扬佛法了;给别人说部《金刚经》,乃至《华严经》《妙法莲华经》, 他听见这个法的名字就种下善根,你也算弘扬佛法了。因此,人人都能弘法。
假设见到皇帝的时候,应该发愿。当愿一切众生,得为法中之王,恒常转大法轮,来教化众生,令众生离三界之苦,得涅槃之乐。
「若见于王」:见着国王了。「当愿众生」,「得为法王」:得为成佛了。「恒转正法」:常常转这个正法轮,教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