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皈依三宝的佛弟子,
并不是刚刚皈依就能如理如法,
学佛的过程那么漫长,
而且充满着不确定性。
我们有可能还是习气很重,
也依然会造很多罪业,
但是很奇特,
当罪业成熟时,
我们结的佛缘的力量也在起作用。
我现在越来越理解师父他老人家,那个时候我总是急于与人分享佛法解决人生困境的喜悦,但师父是那样稳稳的、妥妥的,不急不慢。
中国开始开发旅游经济的时候,有些私人老板以此为目的来建造寺院,请我师父去开光,他老人家也总是默默地呵护着。当时我很不理解,现在想来,师父说“好呀,好呀,建吧,建吧”,这是师父从众生结佛缘的角度上来讲的。
有一次,我还真问过我师父,我说:“师父,那个老板是开发旅游的,您为什么要去呢?”师父说:“他毕竟建的是寺院。”甚至我有一次还问师父:“文革的时候,您经历了有人砸寺院、砸佛像,破坏三宝,您是怎么想的?”没想到师父从另一个角度回答我,他说:“三宝如栴檀,手捧的手香,脚踩的脚香,只要你跟佛有缘,佛就能度掉你,就怕没缘。或是赞叹,或是诽谤,皆结下佛缘。”
后来,我也经常学师父的样子去读《法华经》,越读越能理解师父的境界,他老人家应该就是属于《法华经》的境界吧!
所以我师兄赞叹师父“量容刹海,戒透兰馨”,刹海是华严的境界,师父的心量比刹海还大,清净无染的身口意如兰花一样芳香四溢,这样的赞叹真是无以复加。
现在想来,师父他老人家是了解人性的脆弱的,于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是一种和谐的气氛,在你不经意间默默地为你种下了善根。
佛教在民间的感染力确实是越来越强了,我们到任何景点几乎都会看到寺院,这些寺院或是文革后修复的古刹,或是在景区建设中开发商修建的新庙。虽然也有利用佛教的名义来增长经济收入的,但总算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佛教的印象,哪怕是一个不好的印象,那也是一种佛缘,这是很微妙的。
弥勒佛的龙华三会,每一会都是关系到有没有跟释迦遗教结三宝缘的众生。那个时候,能解脱成阿罗汉的皆是在佛陀遗教下结缘的众生。出家人在第一会就成阿罗汉了,受过三皈五戒的居士在第二会就可以解脱了,见一佛、一佛名的,见一菩萨、一菩萨名的,或闻经典一偈一句的,在第三会就解脱了。
《弥勒下生经》中讲到,
弥勒降生翅头末城,学道成佛,
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开三次法会。
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
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
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
佛法在人世间真的太奇妙了,我们现在讲“文化自信”,谁有佛陀这么自信?佛陀的智慧真理就这样在人间自然地流传着,有缘人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追随佛陀,不仅自己学佛,还充满情怀地跟大家结佛缘、种善根,令正法不绝于人间,这在佛教叫“续慧灯明”,点亮大家的智慧灯盏。
这就是佛陀的魅力、佛法的魅力,不需要血缘关系,超越千山万水,甚至超越时空的障碍。你现在只要好好地听闻佛法,哪一天你受用佛法了,“天地广阔,任君遨游”、“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就是这样,这就叫“文化自信”。
• END •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