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弃盖第三
1. 弃贪欲盖
2. 弃嗔恚盖
3. 弃睡眠盖
4. 弃掉悔盖
5. 弃 疑 盖
6. 小 结
白话文:
第三、断除睡眠的障盖。内心昏暗叫作“睡”,而心性被喜、怒、忧、思、恐这五情所遮蔽,恣意放纵四肢而熟睡,叫作“眠”。因为这样因缘,称作“睡眠盖”。
“睡眠盖”会破坏今生后世真实乐法的心,也会障碍来世生天之乐与涅槃之乐。这种恶法最为不善,为什么呢?因为其余的障盖,只要觉察到,就能对治灭除,而堕入了睡眠之中就像昏死过去,什么觉知意识都没有了,因为没法觉知到障盖的过失,就更难以除灭了。
白话文:
正如佛陀呵斥贪恋睡眠的弟子时所言说:你当早早精进奋起,不要抱着臭尸骸一样的身躯卧倒在床。这身躯只是因缘而成,假名为“人”,却有种种污秽不净,每个人在生死之中,苦痛不息,如同身患重病、毒箭刺身,怎么还能睡得安稳?如同被烦恼大贼所擒捉束缚,不久就要伤杀于我,死亡的灾难可能转瞬即至,又怎么能安稳地睡着?如果烦恼大贼不消灭,生死之危机不解除,就如同是和毒蛇共处一室,又如同夹逼在交锋中的两刃之间,这时候怎么可能安然睡眠?睡眠即是将自己推向一无所见的黑暗境地,永远失去了光明,只得日日被人所欺诳,这颗精明的内心被遮蔽住。这样痛失明珠之苦,又怎么能安心睡觉呢?
白话文:
知晓了这种种因缘,当急急断除睡眠的障盖,对生死无常生起警觉心,减少睡眠的时间,不要让身心在昏暗遮蔽中空过。如果说昏睡心重,就要用禅杖、拄杖来敲打警醒自己。
白话文:
第四、断除掉悔的障盖。所谓“掉”,就是心不寂静,随情高举放荡。
这有三种,第一种是“身掉”:身体好东游西走,随情放荡从事各种杂七杂八的世俗戏谑之事,一刻也不能安稳地坐下。
第二种是“口掉”:喜欢歌唱吟咏,与人争执辩论,谈说是非,讲一些无益的戏论和世间的事情。
第三种是“心掉”:心情放逸,心识无法安住,纵恣情绪,处处攀缘,思惟世间的文艺、才技以及种种不如理的染污的觉观。
白话文:
“掉”这种障盖,能破毁出家人的修道之业。一个人就算努力摄心,都不一定能够轻安禅定,更何况心绪掉举散乱呢?纵意散乱嬉戏之人,就好像是没有被驯服的野象喝醉了,践踏花池,又如同没有拴上鼻绳的骆驼,翻倒货物,难以调伏制止。
如偈颂所说:“你已经剃除须发,身著僧服,每天托着瓦钵乞食来生活。怎么还能够贪著于掉举嬉戏呢?这样地纵情放逸,会失去佛法带来的安乐利益。”既失去了解脱的安乐,甚至连世间人的五欲之乐都无法享受。应当觉知掉举的过患,速速地将其断除。
白话文:
悔,也能成为禅修的障盖。如果单单是掉举,却没有忧悔,则不成为禅修的障盖。为什么呢?因为放逸掉举,不在禅修之缘中,而恰恰是在嬉笑游戏以后,想要禅修入定的时候,却对之前所做的事心生忧悔,这种忧恼不安遮覆了心识,就成为障盖。
而“悔”有两种,一种是像前面所说的,因为掉举以后生起的忧悔,第二种是做了重大罪恶之事的人,常常心怀怖畏,忧悔之箭坚固地插在心田上,难以拔除。
白话文:
正如偈颂所言:不应做的,却做了;应该做的,却没有做。这些都会导致悔恼之火烧伤心田,让自己来世堕入恶道之中。如果有人造罪以后,能够如法忏悔,此后不再生起忧悔,这样的忏悔便能生起清凉,自在安乐,而不应事后忆念执著于此。
如果总是有“应该做的没做”和“不应做的却做了”这两种悔恼之心,那就是愚痴之人的样子。曾经的善业和恶业不会因为你心里忧悔放不下,就能让那些没做的善业转变成已做的状态,也不会让那些本不该做的恶业转变成从未做过。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