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〡纪念“民族的脊梁”

2023-02-24 06: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玄奘

法师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

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图片



今天,农历二月初五,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玄奘大师圆寂日。


唐太宗赞玄奘大师:“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鲁迅称玄奘大师为“中华民族脊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名人录》里,只有两位中国人,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玄奘大师。



“一代祖师的传奇人生”


图片

▲ 玄奘大师西行路线(图)



玄奘法师(公元600-664),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创始人。


玄奘法师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独自一人西行求法,跋涉五万余里,历经生死磨难,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那烂陀寺是当时佛教的最高学府,戒贤论师是寺里地位最崇高的导师。


玄奘法师从戒贤论师学习唯识学,被列在十位上首弟子之内。在此间的六年中,法师刻苦学习佛教经论,钻研诸部法义。此后,法师游历五天竺圣迹,遍访名师,成为当时印度学识最渊博的佛教大师,深受戒日王之敬重。


戒日王曾为法师设无遮辩论大会,法师在会上讲述了《制恶见论》的要旨,提出“真唯识量”的论点,并悬之于会场外。


一连十八天,法师一人高居论坛,阔论雄谈,没有一个人能辩倒他,也没有人能改动《制恶见论》里的一个字。


会后,十八位国王和诸多僧人、学者在玄奘法师座下皈依了大乘佛法,他成为印度宗教哲学的最高权威,获得了“大乘天”、“解脱天”的美誉。



图片

▲玄奘大师曲女城宣讲大乘佛法(图)



在异国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众供为圣物。


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载誉回到长安,以所获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献于朝,太宗使于弘福寺传译之。


高宗永徽三年,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显庆四年,高宗以玉华宫为寺,次年法师于该寺译《大般若经》。


麟德元年二月,师命弟子普光抄录所译经论,共有75部,1335卷。农历二月初五示寂,世寿六十五岁。



“佛学造诣极高”



玄奘法师佛学造诣极高,其学博大精深,当时硕彦俱集门下。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大家;普光、法宝、神泰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新罗高僧圆测,也是玄奘神足,又有新罗元晓,乃是华严大家;西域利涉,则为护法名僧;译经场中,南山道宣为其证义,是为律宗祖师;又有玄应法师,乃是义学名家,有《一切经音义》传世;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玄奘法师的临终时光


图片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法师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说:“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在玄奘法师的一生中,他第一次发出了担忧之辞。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的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遗言:


“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图片

▲印度玄奘大师纪念馆(图)



同年正月初三,弟子恳请法师翻译《大宝积经》。法师在勉强翻译了几行后,突然停了下来神色黯然地说:“此经部轴与《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死期已至,势非赊远。”


说完以后,法师从此绝笔。他表示要把此后有限的岁月去为离开这个世界做准备。


正月初八,弟子玄觉法师梦见一尊庄严高大的佛塔突然倒塌,请示法师何意。玄奘法师说:“非汝身事,此是吾灭谢之征。”


仅一天以后,曾翻越过无数崇山峻岭、滔滔江河的法师在屋后跨越一道小沟时摔了一跤。虽然不过是皮外轻伤,但法师却从此倒下,病情急转直下。



图片

▲印度玄奘大师纪念馆供奉的玄奘大师像(图)



正月十六,法师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口里喃喃自语:“吾眼前有白莲花,大于盘,鲜净可爱。”


第二天,法师又梦见禅房里突然出现了成百上千的人,非常高大,身穿锦绣服装,来回穿行,院子后面的山陵之间突然布满了鲜艳的金幡、旗帜,林间奏响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门外停满了装饰华丽的车子,车子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来供养玄奘法师。


法师一面说:“玄奘未阶此位,何敢辄受?”一面却还在进食。弟子赶紧把玄奘法师叫醒,玄奘法师把所见的情景告诉了身边的慧德法师,被慧德法师一一记述下来。  



涅槃时刻:“最后的遗言”


图片



那么玄奘法师在人世间的最后时刻留下的遗言是什么?法师又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圆寂的呢?


从文献记载上看,法师的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正月二十四日,法师召集所有弟子,留下了最后的话:


“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  


接下来的日子,法师止语,只是不停地念诵佛经,皈敬弥勒、如来,发愿往生弥勒净土。


二月初四夜开始,法师右手支撑着头部,左手舒放在左腿之上,非常平缓地,右胁而卧,不动半分,这是玄奘法师圆寂前肉身的最后姿态。


二月初五夜半时分,弟子问法师:“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院否?”(“和尚”在佛经中是尊称),您是不是已经决定可以生到弥勒佛净土呢?


玄奘法师回答:“得生”。


这是法师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两个字。


法师圆寂的消息传到长安,举国悲悼,唐高宗反复哀叹:“朕失国宝矣!”甚至为此罢朝数日。又下令暂停翻译工作,已经完成的部分由政府出资传抄,尚未完成的交慈恩寺保管,不得遗失。


四月十四日,按照法师临终心愿葬于浐水之滨的白鹿原。出殡当天,五百里之内,四众送葬者有百万之多。当夜留在白鹿原墓地为玄奘大师守灵的四众弟子有三百万人之多。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樊川北原,并在当地营造塔宇寺庙。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又下令在两京,也就是长安和洛阳各建造一座佛光寺,追谥玄奘为“大遍觉法师”。



“经典是佛菩萨加持”



在玄奘法师圆寂后一百八十年后的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发生了中国佛教史上最大的一场法难——会昌法难,统治者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摧毁一切寺庙,淘汰僧尼。而就在这样大规模的会昌法难中,长安的慈恩寺却被明令保留了下来。



图片

▲ 唐太宗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图)



玄奘法师在生死存亡的考验面前,选择了自己的信念,宁向佛的方向一步而死,不向远离佛的方向半步而活。


以此,佛法传到了我们中国。而我们还可以念诵这些大乘经典。所以我们念到经典里的字字句句,不要忘记这一切全是佛菩萨的加持,是佛陀慈悲的安排。


我们要感激,我们要努力,我们要把佛陀顶戴在头顶。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要吃素、念佛,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


报恩就是修行,修行在报恩


伴随我们一生的“朋友”只有两个






相关文章
· 回忆里的痛,要如何承受?
· 《童蒙止观》〡禅定中要去除的五种障盖(上)
· 佛度化我们的“落脚点”
· 龙天护法、诸天善神力量的来源
· 怎样从一件事中明白整个人生?
· 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二)
· 一分实践,得一分结果
· 修行要知道修什么
· 修行不能急,心还要调得有一种喜悦感
· 皈依本身就是究竟法
· 功德越大,佛菩萨的加持也越大
· 假如不回向……
· 命苦和命贵,从这里区分
· 桑嘎拉顽强抗拒诱惑(一)
· 要有福报资粮才能体解大道
· 【缅怀追思星云大师】这是学佛路上非常重要的加持
·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介绍我们去极乐世界?
· 领众之道——星云大师精华语录
· 《童蒙止观》〡修习止观要远离的五种过患
· 想走解脱的路,前提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