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里面的“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发了菩提心之后就是菩萨了,践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不求回报无条件地奉献自己的一生。菩提心有世俗谛菩提心和胜义谛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有两类,一个叫愿菩提心,一个叫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就是我知道菩萨的功德,我也想当菩萨,想就是“愿”。有愿之后,就受菩萨戒;受菩萨戒之后,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六度、四摄、五戒、十善,要慢慢地去行。在落实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不圆满,比如本来不应该发脾气,一不留神又发脾气了,不要紧,晚上到菩萨面前去忏悔,“菩萨慈悲,我错了,今天发脾气了。”
犯了戒要下地狱怎么办?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担心的问题。《优婆塞戒经》里明确告诉我们,受过菩萨戒、发过菩提心、学过六度十善的人,万一我们哪一天不小心犯着一条戒,堕到三恶道里去了,在里面的待遇都不一样,没有那么苦恼,那个叫“皮球地狱”,“啪”一下就上来了,所以不要害怕。
对于“不杀生”这条戒,不杀生的对象是一切众生,不杀的对象是无量无边的,不仅仅是人,所有的动物都是不杀的对象。一不留神踩死了一只蚂蚁,开车压死多少小虫子,汽车挡风玻璃上撞死了多少虫子,从佛教的这条戒上来讲,没有杀心,这条罪本身就不成立。杀生这条戒的成立是要具备几种条件的,其中一个是有杀心。
就算有一天你讨厌蚊子、苍蝇,甚至想故意把它杀了,这是嗔恨心杀的,这个嗔恨心跟菩提心所缘的无量无边的众生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想就不烦恼了。
如果你的慈悲心上升到一个台阶之后,看到蚊子在咬你,就随它咬,你就念“阿弥陀佛,你慢慢吃吧,吃饱了走啊”。其实,蚊子的嘴巴扎到你的肉里,有时候它一下子走不了,让它吃饱了再走比较好。晚上睡觉的时候,蚊子在我们身上叮着,如果它吃饱了不走,我们翻了个身把它压死了,这也不算杀生。因为我们没有杀心,而且也已经布施给它吃了。
佛教的戒律有“开、遮、持、犯”,佛法里讲,如果一条船上有一个土匪,他要伤害船上人的生命,这个时候菩萨为了他不造下地狱的业,把他杀掉了,这样也是菩萨应当做的。这是菩萨慈悲心所为,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担当。菩萨具备大雄大力大慈悲,不是唯唯诺诺的。菩萨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智慧抉择力很强的,什么时候该杀,什么时候不杀,他是知道的。
为什么有的人不敢学佛、不敢受戒?就是因为不懂,把自己挡到门外了。所以一定要理解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菩萨戒?菩萨的心量是面对广大一切有情无情的众生。从佛教来说,一棵树、一棵草我们都不要轻易地去践踏,不仅仅尊重有情感的生命,就是植物,我们都尊重的。
学佛之后,我们慢慢地变了。虽然我们是世俗菩萨,还不是圣位菩萨,还做得没那么圆满,但是我总有一天会圆满的。这样一想,只要迈入这一步,上到三宝这条法船之后,有这么多同行善知识陪伴我们。法身大士的菩萨,普贤、文殊、观音、地藏、弥勒,都是我们的同学伴侣,我们以祂们为榜样。
我们受菩萨戒的时候要观想的。传戒时,三师中间是得戒和尚,我们要观想得戒和尚是释迦牟尼佛,不能想他是一个凡夫僧,他就是代表着释迦牟尼佛。羯摩阿阇梨要观想着文殊菩萨、教授阿阇梨要观想是弥勒菩萨,把佛菩萨的相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要显现出来。
这个时候,你不要用眼睛盯着师父,要用意念观想,三十二相的菩萨降临了,菩萨放大光明了,照触我们的身体了,消除我们的业障了,戒体从我们的脑海里面就进来了。
佛在给我们授戒,一定要观想着自己跟佛是同体的,这时候你受的戒就是非常殊胜的,回去之后你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因为你是菩萨了,不是过去那种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人了。思想和行为一变,你的人生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