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清凉问道之香道
中国香文化千年传续,自先秦之前“茅、桂、兰、芷”等本土香料的基础运用,到汉代丝绸之后的各国香料涌入,奠定了宋代香文化的巅峰时代,随后转折发扬于明清时期。
古人生活中,“香”如同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早起要焚香以清思明神,陆游《晨起》:“ 滴初添水,螭炉旋炷香”;晚上则需一炉香安神助眠,杨冠卿《秋怀》:“焚香快熟睡,梦破尚微曛。”
焚香习静,是明代文人的日常清课。文人通过焚香静坐的方式,让思绪沉淀、脱离烦人的俗事,维持内心的清静。心神的清明安泰亦关乎身体安泰,明人王文禄在《医先》中记载:“一切病皆生于心,心神安泰,病从何生。”
所以,香不仅能让人清净身心、轻松愉悦,亦能赋予人一份执着与信念。学香者首先应了解香,尽可能了解与香有关的一切,这需要极其复杂与扎实的积累过程,这也是对学香者的要求。借助香来修养人的德行与心性,最后达到接近道的境界。
古诗云:“恋亲时见在人群,多在东山就白云。独坐焚香诵经处,深山古寺雪纷纷。”香也是僧人参禅时的“静友”,打坐修行时焚一炉香,能使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达到禅定意静之状态。
中国香文化由祭祀用香、民俗用香、生活用香、宗教用香四大部分组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说的是,用香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用来供奉神明,亦可达到辟秽清洁的目的。香文化作为一种礼仪和文化教育形式流传至今,并成为了一种综合性艺术的香道。
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见证了中国社会礼教文明的诞生与发展,也承载着中国文明的精神与“明德惟馨”的精髓。
如何辨别天然香和化学香?
第一、香的气味。
气味的辨别,能够在一个常用天然香的环境下,长期培养自己对天然气味的辨识度,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第二、观烟。
以青烟或者青白烟为上。香点燃之后,如果是青烟,或者是青白烟,这就是好的香,或者是天然的香或者是纯净的香;如果烟里面带有一点点黄烟,白中带黄,有可能香里面有杂质;如果黄烟比较浓郁、浓烈,有可能有一些添加甚至是化工的代替。当然,如果是黑烟,那就不要用了。
第三、香灰的颜色。
灰的颜色本身就应该是灰色,灰白色也是可以的。如果香灰是纯白色的,就要打个问号了。
总结一点就是,如果区别不出来气味的话,看烟也是可以辅助我们去辨别的。当然,这只是表象的判断,可以从这几个侧面去综合了解香的好坏。还有一个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生活类的用香,没有竹签的香,香灰卷起来这件事情并不是好香的标准。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