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问道|香道

2022-09-24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点击观看视频

清凉问道之香道



中国香文化千年传续,自先秦之前“茅、桂、兰、芷”等本土香料的基础运用,到汉代丝绸之后的各国香料涌入,奠定了宋代香文化的巅峰时代,随后转折发扬于明清时期。

古人生活中,“香”如同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早起要焚香以清思明神,陆游《晨起》:“ 滴初添水,螭炉旋炷香”;晚上则需一炉香安神助眠,杨冠卿《秋怀》:“焚香快熟睡,梦破尚微曛。”

焚香习静,是明代文人的日常清课。文人通过焚香静坐的方式,让思绪沉淀、脱离烦人的俗事,维持内心的清静。心神的清明安泰亦关乎身体安泰,明人王文禄在《医先》中记载:“一切病皆生于心,心神安泰,病从何生。”

所以,香不仅能让人清净身心、轻松愉悦,亦能赋予人一份执着与信念。学香者首先应了解香,尽可能了解与香有关的一切,这需要极其复杂与扎实的积累过程,这也是对学香者的要求。借助香来修养人的德行与心性,最后达到接近道的境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罗子杰老师


有很多人经常会问我:“香的道是什么?”我说,自古以来都有人在讲“道”,而每一次说到“道”的时候,不同的门径进入以后看到了不同的世界。那么,香的“道”又是什么?可能用很多语言、很多文字都无法表达,于是我总结了这样的一句话,“香者,知其香,养其德,道也”。



古诗云:“恋亲时见在人群,多在东山就白云。独坐焚香诵经处,深山古寺雪纷纷。”香也是僧人参禅时的“静友”,打坐修行时焚一炉香,能使人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达到禅定意静之状态。



罗子杰老师


如果只在道的语境下去理解“香”的时候,“香”就是一个媒介。我们对香的了解,对香的一切基础知识的认知,比如说它来自哪里?什么等级?如何运用?是否对我们人体有用?什么样的时间用什么样的香?等等,这就叫“知其香”。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师父,各位师兄,应该每天都会接触到香。如果把它放在一个“道”的语境下,让我们去作为一个精进修行的工具的时候,或者一个路径的时候,那么,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它就是基础的一个媒介,一个通道。


我们为什么用香?我想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的解释是“养其德”。中国的香文化在“道”的语境下去总结,我想几千前,我们的古人已经总结得非常地好,而且一直传续到今天。


图片


在《尚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什么意思?天下五谷之香气,在“道”的语境下,它不是最好的香气;可是,在那个年代,我们讲设九鼎去祭祀的时候,其中有五个鼎是放五谷的,这样的一种气息,那么神圣、那么好,为什么又不是最好的呢?因为有第二句话叫“明德惟馨”,天下最好的香气是什么?是一个人“明德”的状态。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去过北京的故宫后面有一个殿,就是景山公园后面有一个殿叫寿皇殿,寿皇殿的门口,乾隆皇帝在上面题了四个字叫“昭格惟馨”,什么意思?就是昭告天下,他是一个满身带有香气的皇帝。我当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我就想起《尚书》里面所写的“明德惟馨”,这就是中华香文化在道的语境下,去建立起来的一种思想,不断地传续至今,我们依然在秉承这样的理念。


所以,很多人问我香的道是什么?我说是讲的心性,讲德性,讲“明德惟馨”。如果我们把它放在生活当中,就会经常发现它是“书香门第”,还是香。什么叫“书香门第”?一个家族具有核心的精神理念,并且可以传续的,才可以称之为“书香门第”,并不是读书的就可以叫“书香门第”。再扩大一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我们叫“香火传续”,为什么还是香?我们的书房叫“芸香阁”,为什么还是香?我们的佛经里面讲,得道之人可以散发“旃檀之气”,还是跟香有关系。



图片


图片






三参法师:


香,在佛教里有多种含义。持戒,戒恶修善,这是“香洁的人格”;口不说恶语、不两舌、不妄语,讲真实语,这是“口吐妙香”。

佛教有《香赞》:“性觉灵明,寂照真常。昔迷今悟露堂堂,三宝是慈航。一瓣心香,皈礼法中王。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这个“一瓣心香”,就是代表我们虔诚的心。

所以,香在佛教里既不是指花香,也不是檀香木的香,而是指戒香、定香、慧香、虔诚之心的香。



图片


图片
图片


贤空法师:


香在我们佛教史上也是历史很悠久。在印度也流行香,主要是用来涂抹身体的,它是末香、涂香。因为印度的天气特别地炎热,身体上会散发一种气味,通过这个涂香、末香,是一种改善身体的气味的方法。


中国文化又更赋予“香”以另外一个含义。古代帝王在封禅、祭天的时候,通过烧香让人与神、天相通的。


图片



中国香文化由祭祀用香、民俗用香、生活用香、宗教用香四大部分组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说的是,用香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用来供奉神明,亦可达到辟秽清洁的目的。香文化作为一种礼仪和文化教育形式流传至今,并成为了一种综合性艺术的香道。

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见证了中国社会礼教文明的诞生与发展,也承载着中国文明的精神与“明德惟馨”的精髓。


图片


罗子杰老师


所以说香中的道,我觉得是一种明心见性。通过香,通过茶,通过古琴,通过音乐,都可以通向那个地方。这个是什么?儒家思想体系里面讲叫“水静极而形象明,心静极而智慧生”,说水面要达到极度安静的状态,才可以通过水面看到反映出来的万事万物。

古人看月亮是通过水面来看月亮的,不是像我们直接对着天上看月亮的,为什么?因为要寻找那种极静的状态,所以才叫“水中月”。反过来说,人的心也是一样的,是需要不断地让自己安顿下来,安静下来,以此产生智慧,它的关键节点就是在静上。

图片


在道家思想里面也有这样的一句话,“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灵台”是什么?有灵气的地方,这是我的理解。什么地方是有灵气的地方?我觉得有人的地方。没有人的地方呢?如老子讲的,山谷之中、大河之内、深渊之下依然是有灵气的地方。化为今天的语言就是空间,在不同的空间当中,我们需要什么?第一是需要定下来,定下来你才可以什么?让人的心静下来;静下来才可以什么?产生智慧。就如我们佛家体系也会讲到,静能生慧,慧能生智,一切开启我们智慧的通道,其中有这样一个法门,就叫静。

我们古人讲五声、五行、五色、五味、五脏和天地宇宙是对应关系,这样一个大的规律,古人把它总结到一起,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大家去传播、传习、研习、传承。可以通过茶,可以通过香,可以通过传统的插花,可以通过经典等等,乃至我们的技能都可以。

我们应该非常地庆幸,生在一个非常盛世的和平的国度,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阅读经典,去对话先贤,去学习中国古人所留下来这些伟大的智慧。如果可以的话,我相信我们共同地去学习去弘扬它,让它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图片
图片




三参法师:


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能复兴,让大家能知善恶,知廉耻,尊重有德者,《吉祥经》里面叫“尊重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佛经里也有描绘一种香可以逆风五百里,是什么香呢?就是戒定之香、道德之香、威德之香。一个人持戒、清净身口意的功德之香,是千年不灭的,并且逆风也能够闻得到。



图片


图片



图片


贤空法师:


在我们佛门当中,信众来到寺院也是喜欢烧香。但是一定要用环保香,真正的自然香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如果长期用化学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所以这个做香的人也是要有道德底线的,也要懂得真正用香去供养三宝,给人类带来一种美的、健康的享受。



如何辨别天然香和化学香?

第一、香的气味。

气味的辨别,能够在一个常用天然香的环境下,长期培养自己对天然气味的辨识度,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第二、观烟。

以青烟或者青白烟为上。香点燃之后,如果是青烟,或者是青白烟,这就是好的香,或者是天然的香或者是纯净的香;如果烟里面带有一点点黄烟,白中带黄,有可能香里面有杂质;如果黄烟比较浓郁、浓烈,有可能有一些添加甚至是化工的代替。当然,如果是黑烟,那就不要用了。


第三、香灰的颜色。

灰的颜色本身就应该是灰色,灰白色也是可以的。如果香灰是纯白色的,就要打个问号了。


总结一点就是,如果区别不出来气味的话,看烟也是可以辅助我们去辨别的。当然,这只是表象的判断,可以从这几个侧面去综合了解香的好坏。还有一个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生活类的用香,没有竹签的香,香灰卷起来这件事情并不是好香的标准。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寺院国庆假期通知

你记下的思想火花,铺就了这条菩提之路

方丈升座时,为什么最后要从怀里取出一瓣香?

梵呗|天宁梵呗-戒定真香赞

受这五种香的熏陶久了,决定解脱无疑!

受菩萨戒的前提和预备功课

为何要受菩萨戒?

中秋圆满|五台玉露金色界,古今天涯共婵娟

功不唐捐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启迪智慧
· 打坐,是正觉现前的时刻
· 绍云长老:你为什么没有开悟呢(二)
· 今日秋分|愿生活,恰如其分
· 学佛的意义
· 寺院国庆假期通知
· 《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七)
· 佛弟子,要做人间的一轮月
· 《金刚葫芦娃》防疫动画系列小视频 | 启动更大呼吸功能
· 无论走到哪里,都亲近在文殊菩萨身边
· 【茶香慧日寺】:善良
· 净慧长老诗词欣赏——《浪淘沙》
· 见到欢乐人,如何观想?——日诵净行品82愿
· 佛陀度众生,不止这一个方法
· 这是世间第一福田
· 你做的这个梦,靠谱吗?
· 觉性的心花
· 忘失正念之时,心就被烦恼劫走了
· 【虚云老和尚】这样做入道自然易
· 什么是生活禅?为什么要提倡生活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