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是“乞食道行”,这部分内容讲的是,菩萨在乞食途中是如何发愿的,包含五十五愿,大分三段,即“游涉道路”十二愿、“所睹事境”十九愿、“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我们开始学习“所遇人物”二十四愿: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梵行,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Manjusri Temple
日诵净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
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When I see a happy person,
I vow that sentient beings
Will always find peace and happiness,
And delight in making offerings to the Buddhas.
【广释】看到生活在顺境里、很欢乐的人,要当愿众生,常常都得到安乐自在,心时刻与法相应,如法修行。“乐供养佛”,不单单是事相上以财物来供养佛,“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最殊胜的是依教奉行,如法修行,达到觉悟。
见了欢乐的人,愿一切众生常时安乐,乐供养佛。你可知道,安乐怎么来的吗?供养三宝。这个安乐非常可靠的,信不信也如是。你到道场来,念佛念法念僧,这个福报再加你发愿要生极乐世界,福报是大的。
欢乐也好,悲哀也好,文殊菩萨都叫我们去发愿,发愿做什么?度众生。看众生欢乐的时候,众生并不认得,如果你把这个欢乐,再积累、再转成福报,来供养佛法僧三宝,或者照顾别人,供养别人,那福报就转大了。如果你把这福报享受了,享完了就受苦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