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法
满目青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
唐朝是中华文化最为鼎盛的时期。然而,生于大唐盛世的六祖大师,从小接受的却是这样的教育——远离功名利禄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在那个大家都追求功名利禄的时代,他家祖训要求子孙不当官、不读书、不经商,安心做个打柴人。当别的小孩子都去读书、被家里宠爱的时候,他就已经挑起了养家的重担。小小年纪,深山里砍柴,挑着运下山,吆喝着去卖,然后换几文钱,再去买米,给妈妈过日子。
功名利禄虚无缥缈/ /
无我利他,有忍辱、精进
Wu Wo. Ren ru. Jing jin
The Altruistic Bodhicitta without Self
利他
Altruism.
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
他虽然没有学佛法,但是他有无我利他,有忍辱、精进的精神。所以,六祖大师虽然示现为一个不识字的打柴人,但对他而言,打柴就是在修行,他很早就在修行了,因此他一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能体悟大道,一闻百悟、一闻千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把心中的垃圾全部都倒掉。
人心即“金刚”
Ren xin = 'Jin Gang'
核心就是佛心、人心,要知道“心”。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是《金刚经》里所讲的“金刚”,但是我们的这个“金刚”被垃圾埋没很久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还有太多的虚妄虚荣,这些假的负累埋葬了我们的金刚性。“心”知道了,里面就有戒;知道“心”了,将心比心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分寸就有了——行为分寸、语言分寸、身口意的分寸有了,小乘、大乘、果乘的分寸都会有的。
人心即“金刚”
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Bodhi emerges when the minds of sentient beings are purified and peaceful.
有文化=有智慧吗?
You Wen Hua = Zhi Hui ?
为什么在大唐盛世,恰恰是位一字不识的人体悟了这种大智慧?因为识字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智慧。六祖大师说:智慧跟文字没有关系,没有智慧,读经千遍万遍是被经转;若有智慧则能转经;若能转经即同如来。六祖大师拨乱反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让我们了悟佛法的大智慧。佛法大智慧虽朴素,却具有真理的普遍性,无处不现,所以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六祖大师第一首偈颂。这首偈颂彻天彻地,究竟了义,教我们不必去身外找佛、找菩萨: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开智慧的心,就是菩萨的心;我们每一个人的高尚的精神,就是菩萨的精神。
>>
本无物...
什么!?
慧日国际佛学平台招募义工,
还不赶快报名!
我们用心选择图文,陪伴读者走过漫漫时光,如果您也怀揣信仰,擅长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韩语、日语、瑞典语、挪威语、荷兰语、泰国语等语种翻译,文字编辑,和图文海报设计,那就别犹豫啦,随喜转发~!
邮箱:
Huiriguoji_recruit@qq.com
【慧日国际佛学微信平台】
Find Me | 扫码就能找到我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