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青山不道场

2022-09-17 06: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图片



净慧法师生平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年。


净慧长老接法于近代大德虚云长老,以中兴佛教为己任,实践人生佛教思想,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禅法智慧。


长老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951年,赴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1953年,虚老迁江西云居,修复真如禅寺,长老奉虚老之命,留任云门寺监院,时年20岁。


1955年,长老因病前往云居,仍任虚老侍者,并协助当年冬天的云居传戒法会。长老朝夕亲承虚老之耳提面命,获益良多,深得虚老器重。长老承虚老之殷勤付嘱,亦以一身兼承禅宗法脉,为禅宗五家七宗之嗣法传人。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长老即被虚老送去深造,从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成为中国佛学院首批研究生。


1979年初,长老重返北京,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相关政策落实、教制建设、寺院恢复等工作。


1981年《法音》杂志创刊,长老担任主编,直到2002年,他先后当选佛协理事、中佛协常务理事、中佛协副会长。


1988年,长老应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之邀请,负责筹备组建河北省佛教协会,并当选为会长,同时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


1989年,创办国内首家以弘扬禅宗文化为主旨的刊物——《禅》。


1993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净慧法师开示



生活中的禅是如此灵动和现成,自然界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满天星斗不是禅,释迦牟尼佛就不可能因睹明星而觉悟成佛;如果潺潺流水不是禅,洞山良价禅师就不可能因过小溪睹水中影而打破疑团,落实人生;如果郁郁黄花不是禅,灵云禅师也不可能因见桃花而开悟。


大自然到处都呈现着禅的空灵与恬静、悠远与超越、真实与现成,所以陶渊明能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千古绝唱,苏东坡能留下“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禅苑清音。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汪洋大海中,深含禅意的佳篇名句俯拾即是。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宋代一位比丘尼的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特别是苏东坡的《琴诗》,简直就是老僧谈禅,空灵绝妙:“若言琴上有琴音,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天公造物,缘灭缘生,无处不呈现着禅的生命。


昔有座主问南阳慧忠国师:“古德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不许,是邪说;亦有人信,言不可思议。不知若何?”师曰:“此盖是普贤、文殊大人之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乎?又《摩诃般若经》曰:‘色无边故,般若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此深远之言, 不省者难为措意。”



图片



在禅者的心目中,宇宙是完整的,精神与物质是一体的。所以禅者认为“何处青山不道场”,四时美景充满禅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禅意与禅境,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应该生活得非常轻松愉快、潇洒自在,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感受,相反地,都觉得生活得很累,很累。是什么原因呢?实在我们的“闲事”太多太多了,所以才觉得“人间”没有“好时节”。


如果我们从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其实它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活),让生活与禅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我们的生活便如诗如画,怡适安祥了。




图片




光目救母的故事||《地藏菩萨传》(第33回)


这样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幸福中


每一次遇见,都并非是偶然的安排




相关文章
· 恭迎燃灯古佛圣诞〡祈愿佛光普照,福慧双增,心灯长明
· 法脉传承,仰赖善知识
· 恭迎燃灯古佛圣诞 | 祈愿众生所愿皆遂、诸疫不临、福慧增长
· 《金刚葫芦娃》防疫动画系列小视频 | 五气护身观想法(肝)
· 一生有多少次这样积累功德的机会?
· 绍云长老:你为什么还没开悟呢(一)
· 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
· 【中英文双语字幕首发】原创动画《呼唤》:妈妈,再爱我一次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22)
· 让声声佛号,为自己充电
·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 爱护这把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我们共同努力!
· 平淡无奇的生活,修行人为什么乐在其中?
· 制造因缘
· 为什么佛弟子要经常亲近道场?
· 【茶香慧日寺】:道在何方
· 《善生经》中的亲子之道(二)|作为父母,如何处理好与子女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 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 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〡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的光辉一生
· 今生不离苦,更待何时?
· 《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