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共消
SHENGGE GONGXIAO
YUE MING ZHONG
月明中
/ 寒山诗 /
“寒山道”
“人问寒山道”,有人来问修行的事情,但是“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这个对于世间一般的人来说,很难理解:夏天,好像就应该热;但是对修道来讲,该热的时候不一定热,该冷的时候也不一定冷,修道的境界凡夫理解不了。
“日出雾朦胧”,再解释下去,像坐飞机一样晕晕乎乎了。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通”,我与你的心是不一样的。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如果你的心跟我一样了,我不用跟你讲,你也会明白所谓的“寒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楚石大师和石树大师都写有和这一首的诗,我们对照着来学习。
/ 楚石大师 /
“那知处处通”
在山脚下看,山苍苍茫茫的,以为山没有路呢,但是真的走上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路。“那知处处通,涧泉声滴沥”,不但处处通,身临其境之后,感觉好亲切,山间泉水的声音是如此的清脆透明。
“云月影朦胧”,是那样的美。“上下千寻峻”,还有境界待追寻,有上有下千由旬。
“东西四面同”,上了山之后会发现东西南北几乎都是一样的。“谷神呼辄应”,对着山谷里呼 “喂……” 马上会有“喂,喂,喂……” 回过来。
“非在有无中”,佛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进了门就知道了,不进来是没法体验到的。
我们再来看看石树大师是怎样和的?
/ 石树大师 /
“登颠观大同”
石树大师这首不单单是文字上的应和,简直可以说是神光交彻了。
“风远若无色”,远山如黛,似乎是朦朦胧胧的,但当我们来到面前,听到樵夫的山歌的时候,路径就展现在面前了。
“白泉黄液流”,几片黄叶漂在干净白澈的泉水上,顺水流淌。“熟树薄烟浓”,熟树就是老树苍翠,山间的雾气在树与树干之间,氤氲升腾。
“入壑探其义”,行进到山沟,那里山花烂漫,引人探幽。“登颠观大同”,攀上高峰顶的时候,脚下的世界尽收眼底。最后笔峰一转,引到寒山大士的境界里去:“寒山招我去,歌消月明中”。
为什么古人的诗、词、偈颂有这么久的生命力?因为它们是超越时空的,任何时代的人读到,都会神会其中,拍案叫绝,智慧在时间面前是没有障碍的。
这个就是诗歌的生命力,诗以什么为生命力?以作者和读者的精神世界彼此交融、感应道交为生命力。诗歌如此,经书也如此,不解经书真实意义的人,打开经书,经书的生命就已经在衰减了。如果我们内心有诗歌里这些高贵的品德和气节,一读这个诗,诗就活起来了。如果内心没有这些品质,“寒山招我去”,就无法相通,寒山、楚石、石树都没有办法把我们招去。
如果我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感觉好像插上了诗歌的翅膀,那就能增加我们修行人的道心,以道为娱,以道为快乐啊!
【慧日国际佛学微信平台】
Find Me | 扫码就能找到我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