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善知识,都是大菩萨的境界,“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故于此中,缘起大悲心”。我们能遇到善知识都是我们的福报,要珍惜这份因缘。
我们的生命很宝贵,佛陀说过,人幼年的时候造业不容易感果,人老年的时候造业也不容易感果,青壮年造业容易感果。所以壮年出家这件事不容易,能够在青壮年就出家,这要很强大的善根和愿力。
学佛真是太幸福了。社会上的人在忙什么呢?就两件事:赚钱和花钱,并且永远都不够。他不知道这个福报是修来的,钱不是赚来的。他赚不到时候,就胡作非为,投机取巧,钻空子,钻漏洞,造了很多恶业,大部分的钱都是给别人用了,百分之百的业力自己承担了,你看这事冤枉不冤枉。
不学佛根本不懂这个道理,还觉得自己有本事。学佛的人,在家菩萨,福报太大的也不行,富贵学道难。福报太小的也不行,太小了也来不了。所以,福报中等的刚刚好。
其实包括出家人也是一样,你下一生投胎的时候也一样,不要投胎到太富贵的家庭去,因为那个富贵的境界会障碍你,你也出不了家。要投到边地也不行,那个地方你想听佛法都不容易。这是智慧层面的,我们要把握这个度。
所以,我们这一生一定要好好地在信愿行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们这生能成就那是最好的。我常常说,不管是出家菩萨还是在家菩萨,我们这一生能往生极乐世界非常好,能成佛更好。万一“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没有录取我们,那咱们填“第三志愿”——来生当出家菩萨。
能当出家菩萨是很有意义的事,在家菩萨你想想,活到今天,有几件是满意的?人到了六十岁之后再想做一件有意义事都很难。我们出家之后,哪怕你这一生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要你穿上这件衣服,在佛门当中熏习了,跟着团队走,不要掉队,这一生你就没有空过。你在三宝当中已经熏习了很多的戒、定、慧,闻、思、修,信、解、行、证,因果的概念已经注入到我们这个阿赖耶识里面去了。
能从世俗家走出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我把它比喻成火箭的发射,开始需要原料,要冲上去。我们在各种障碍中能够走进佛门,其实每个人出家都有故事的。
能走进佛门,都是靠宿世的善根推动出来的,其实它不需要理由。我十六岁就想出家,有什么理由?没有理由。经常有人问:“师父,你那么小为什么就想到出家啊?”我说出家不需要理由,看到僧人就向往出家。
学佛的人也有老病死,但是这个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对于我们的亲人,如果医生宣布了他的寿命只有几个月时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或者我们自己知道亲人可能快不行了,这时候也要重视,不要讲工作忙,其他事情都还有机会,你要陪伴父母亲人,他就只有这次机会,所以要陪伴他,帮他诵经祈福。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出智慧来。就像刚才大和尚讲怎么样度化自己的家人,其实度化自己的家人是很需要善巧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你真正地改变自己,把自己的身口意变得更加清净、庄严、慈悲、体贴,对公婆、对父母、对先生体谅、关照,发自内心的慈悲,你能感动他,他就觉得佛法好。
要想引导自己的家人学佛,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让他感动,感动之后,把他带到师父身边,师父跟他讲三、五分钟,有可能比你讲十年都管用。因为你讲法他不相信,师父跟他讲法他就相信,这叫缘分。夫妻之间的缘不代表你有法缘,他跟哪一位师父有法缘,他只要一见面,就有那种感应,师父讲几句话,他就能与佛法相应。
我们不要试图去改变任何人,唯一的方法就改变自己,把自己扮演成菩萨的形象,智慧、慈悲、宽容、体贴,让家人感觉到你学佛之后变好了,那他就感觉到佛法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