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大观
给我们传授戒定慧,让我们修福又修慧,这就是善知识。
我们觉得生死轮回苦,急于去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修行当然安全稳当,但是如果我们这个第一志愿没去成,还在轮回当中,至少也做一个人吧,还能继续修行,这就需要有福报了。
我们只要这一生尊重三宝,尊重善知识,发菩提心,就算下一生没有了脱,没有去极乐世界,还有机会在三宝门中,还有机会遇到善知识。如果我们这一生对三宝的信心不足,对善知识有轻慢心,下一辈子就麻烦了,就会有障碍。
每个人修行的路都不一样。有的人一出生就遇到好机会,父母也是信佛的,父母还有好的善知识,小孩子从小就跟着父母亲近善知识;有的人在社会上跑了一大圈、两大圈、三大圈才碰到善知识;甚至有的人天天经过寺院门口都没进去过,后来有一天才有了因缘,才进去了。
大安法师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他在北京当老师,天天上下班骑着自行车经过广济寺门口,就没有发现过广济寺,从来也没进去过。后来,他生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同房间的病友一不留神就进太平间了。他过去对佛教没有一点感觉的,不信佛的,后来在病床上才思考人生,各种宗教比较比较,最后发现佛教符合他的心,是他需要的。这时候觉悟到人生无常,赶快珍惜生命好好修行,从那以后在学佛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大学教授就出家了。
我们每个人学佛的因缘都不一样,但总的来说,这一生能信佛都是有原因的。包括我们有的居士,现在是居士的身份,过去世都是出家人,为什么这一生又不出家了呢?其实有些就是过去生智慧上没有好好修,这一生有点小福报就迷住了,不出家了,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却特别向往出家。不过,有的人障碍特别多,很难如愿以偿,这都是有原因的。
在家菩萨这一生能进入佛门学佛,就知道你过去生也是修行人,甚至还是出家人,所以这一生一定要好好发愿,下一生不能再糊涂了。这一生要把善知识跟紧了,修福报的同时,一定要听经闻法修智慧。否则,下一生的福报越大,越容易迷惑。
“福慧两足尊”,福慧圆满就能成佛。所以我们衡量一个道场、衡量一个善知识的标准就是戒定慧。善知识带着我们做什么?我们跟着善知识修什么?只要这个善知识给我们传授戒定慧,让我们修福又修慧,这就是善知识。并且他以身作则,他学习,带着我们一起学习,不是我们学,他不学,不是这样,其实善知识跟你讲法本身也是一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