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的见地有多高?

2022-09-03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图片


在家人也可以受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这样的菩萨戒是通于出家人的。如果你住在寺院附近,可以跟出家人一起半月半月诵戒,这个标准比较高;还有一种是受六重二十八轻的菩萨戒,这个就不能入出家人的菩萨戒诵戒的行列了,在自己家佛堂半月半月诵戒就可以了,或者附近有菩萨戒居士,大家可以相约在一个佛堂一起诵戒,这就比较简洁一点。所以,很多居士一般都会受六重二十八轻的菩萨戒。

 

受了菩萨戒之后,我们讲话的平台就不一样了,高度不同了。有了大乘之体,金刚宝戒,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的大乘知见,这种菩提心的见地是非常高的。



我们佛教讲五乘,人天乘是通于世间的,比如世间讲的百科全书,儒、道都是通的;到了声闻、缘觉这个级别,道教里比较高一点的境界还是可以通的;三星堆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玛雅文明,这些文化跟声闻、缘觉也是有一点通。但是大乘菩萨戒的见地已经高于这些了。

 

科学家特别喜欢看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讲的《瑜伽师地论》,因为它的逻辑性非常缜密,修行各乘的名相、法相都建立起来了,就像铺了一条天梯一样,即身就能修行成道,六根就能转识成智。这些都是科学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范畴。


图片


如果再向上,就是诸法空性,比如龙树菩萨造的中观空性,这就是佛的见地,不落有无中,这是我们世间人没办法理解的。因为你只要有个立足点,马上就抽掉你脚底下的板子,所以根器小的人就怕这个。


文殊菩萨出来说法,连阿罗汉都害怕。阿罗汉虽然没有我执了,但微细的法执还是有的,所以祂证得的空性叫“有余涅槃”的空,甚至称为“偏空”,这是祂的依止点,能给祂带来极大的利益——能超出三界,能神通广大,能地水火风任意变幻。所以,当空性智慧、中观空性现前的时候,声闻缘觉是怕的。


佛陀对弟子们就有授记,说正法灭度后六百年,还有一位马鸣菩萨能够解释我的真谛;七百年之后还有一位龙树菩萨,不住有无边,能了达我的真义,能传承佛法,降伏魔道。佛陀的智慧是无碍的、遍见的,在衪的弟子中,谁的见地多少、智慧多少,谁能究竟地了达诸佛的密义,佛都是知道的。


图片


菩萨戒的见地是很高的,它所讲的宇宙人生的道理,不是我们世间人所能认知的,所以受了戒之后,我们的学处就特别高。因为标准高的缘故,佛陀甚至还讲到,有戒可犯,名为菩萨。哪怕你犯错,也不要紧的,因为这是高标准,纵使你达不到也不要紧,因为有了这个标准,你才是菩萨。没有这个标准,纵使你自己觉得挺完美,实际上还是凡夫的状态。


在修行上,宁愿有高标准地犯错,也不要有低标准地自满。我们世间人也有一句话,“宁愿跟聪明的人吵架,也不要跟糊涂的人说话”。即便跟聪明的人辩论,或许能辩出一个高标准来,至少会启发你的智慧,对你的知识学问、对你的人生境界,还是会有所提升的。


有了高标准,哪怕达不到,还是会进步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何要受菩萨戒?

图片

求受菩萨戒的前提

图片

修行路上,好事不嫌多

图片

为什么终日吃饭,却未曾咬到一粒米?

图片

文殊菩萨五字真言的真实含义

图片

甘露醍醐 | 千金之人,必有千金之德

图片

地藏菩萨也念地藏菩萨

图片

【清凉福城】一个领悟大道的人,心灵的世界充实而光大

图片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

图片

别把修行放在下一世

图片

打坐念什么咒比较好入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千佛曾是衪的兄弟 | 金刚手菩萨传(一)
· 违犯这些规矩,会影响一生的修行
· 【虚云老和尚】不从有心处用功,难证无心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二)|译者殊胜
· 为何要受菩萨戒?
· 竹窗下,莲池大师写了啥?|第八篇:度众生的菩萨,度不度自己呢?
· 天底下无比殊胜的事
· 耳闻其名,能除障碍 | 除盖障菩萨传(三)
· 佛法再殊胜,也不要忘记这个大方向
· 【佛教故事】善念带来乐果
· 善行必结善果,恶行必结恶果(1) ||《地藏菩萨传》(第35回)
· 净土初祖慧远大师往生日〡他预知时至,感得弥陀现身告慰归期
· 震撼心灵 温情推送 | 如果,我们能听见TA的“呼唤”
· 猫妈的勇气与大乘佛弟子的修行动力
· 连文殊菩萨也不及的辩才 | 除盖障菩萨传(二)
· 在劳苦之间,去深刻地看这颗修行的心
· 【茶香慧日寺】如何理解三皈体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一)|初释经题
· 懂得无常,更懂得珍惜
· 终身修学的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