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将心简单看

2022-08-17 00:0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农历七月二十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图片


我们形容佛陀叫“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这是关乎维度的。“正觉”是现量的,祂通于凡夫、小乘人、大乘人、佛。觉悟到正觉,就开启了修行之门;如果没有觉悟到佛性,不知道自己的心是正觉的,就会随业流转,就是凡夫。


正觉就是我们的佛性,祂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死的,缘此修行就可以渡生死海。声闻、缘觉就是依正觉修行,然后得到了解脱的果位。

修行是可以量化的,

从正觉到正等正觉,

这是大菩萨的境界;

佛陀所证到的是“无上正等正觉”,

就是脑细胞百分之百开发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弥勒菩萨就有正等的功德,祂从兜率天来到人间,曾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化现为傅大士。还没觉悟的时候,也会随着别人去打鱼,但是祂跟普通人的共业当中还有不共的地方。祂打好鱼之后,每次都要把装鱼的竹笼沉到水下,然后对着鱼说:“该走的走,该留的留。”


直到达摩祖师点化了祂,才恍然间恢复了本性,这既是达摩祖师的功德力,也是弥勒菩萨自身的福德相。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

【二十四与里人稽亭浦漉鱼。获已沈笼水中祝曰。去者适止者留。人或谓之愚。会有天竺僧达磨(嵩头陀)曰。我与汝毗婆尸佛所发誓。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还。因命临水观其影。见大上圆光宝盖。大士笑谓之曰。炉鞴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




图片



善知识的重要性就在这里,纵使弥勒菩萨来到人间,还是要善知识去点化的。也就是说,再大的修行者,都要通过师父的加持来恢复本性。很多大乘经典都讲到了善知识这个大因缘的重要性。

                           《法华经》

【当知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图片
图片


我们凡夫首先要修的就是找到正觉,但是我们从来不关心它,所以随业流转,背觉合尘。什么是修行人?修行人就是背尘合觉、念念正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们的正觉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但依此觉,直出生死。“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这么简单。


佛法简单起来特别简单,所以老和尚带徒弟可以三年不讲话。当徒弟的性情越来越调柔了,哪天提点一下,就可以自己修行去了。


宁波有位法常禅师就是这样的,他在马祖大师那里听课,听明白之后,说了一句“即心即佛”,自己就住茅蓬去了。


《五灯会元》卷三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者,襄阳人也。姓郑氏。幼岁从师于荆州玉泉寺。初参大寂(马祖),问:“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茆燕处。

也有人听了之后很激动,

他说,“我的心就是佛,

心就是文殊菩萨,那我知道了。”

知道了很好,

但是不要将心简单地看,

因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就是心。

 

我师父涅槃前还在讲这个心,

“三点如星相,

横勾似月牙,

披毛从此得,

成佛也由它”。


迷失了这个心,贪嗔痴慢,

随业流转,起惑、造业、感苦,

起惑、造业、感苦……

就这样轮回不尽。

一旦觉悟,

就截断了这个轮回之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陀亲口宣说,为父母设供修福功德最大的一天

图片

遣除诸横,报答亲恩,地藏月学习《地藏经》

图片

甘露醍醐 | 救度历代宗亲,最好的方法就是供佛及僧

图片

佛教修行的目的

图片

佛弟子的根本学处

图片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图片

修行不要急

图片

希望我不要给佛教抹黑

图片

佛的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是福

图片

慈悲之语〡读诵此咒,可消除罪业,往生极乐净土

图片

佛教的生命境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赞叹如来丨弥勒菩萨传(八)
· 道友之间的情义
· 【佛教知识】世尊为何不允许在家人议论出家人
· 绍云长老:如何入道(二)
· 两个结局很好的故事|你的善良,都会变成未来的好运
· 详解受持五戒后,这些护法天团隐身卫护,且可获得97种福报
· 南无佛,你能“南无”到吗?
· 十方信财,小心享用 | 弥勒菩萨传
· 这种魅力,不会随时光流转而改变
· 做一个随缘的人,做一个最快乐的人
· 邀宇宙共享盛宴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19)
· 中医,中国文化的瑰宝
· 学佛的福报从哪里来
· 铿锵的狮吼声 | 弥勒菩萨传(六)
· 到哪里礼拜文殊菩萨?
· 慧日禅寺召开“崇俭戒奢”专题学习教育动员会议
· 光目救母的故事||《地藏菩萨传》(第33回)
· 当烦恼找上门时……
· 崇俭戒奢,远离虚饰〡古文殊寺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