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点击以上图片观看精彩视频
(时长:47:39分钟)
《灵峰宗论·示元白》 第九集
蕅
益
大
师
拆掉内在轮回的发动机
小乘的法就是伏魔、杀贼。比丘的意思是:怖魔、乞士、杀贼。我们每个人都有,贪、嗔、痴,这都是我们里面轮回的发动机。小乘就是把这个轮回的发动机拆掉,卸载,然后再把空心大悲的菩提心的发动机塞进去。
我们每天必须要巩固、保持对三宝的顶戴,每天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深切地了知到娑婆的过患、轮回的过患,厌离轮回、欣仰极乐,所以一句佛号具足欣厌——欣求极乐,厌离娑婆。
如果我们只在象牙塔里长大,不知人间冷暖,也不行。但是有的人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后,就回不了头了,被磨难伤得太重。我们要思考怎样洗心革面,怎样在伤痛中拯救自己,让自己重新站起来、告别伤痛,在伤痛中内省。这个轮回的作者就是“我”,我所有得到的伤痛实际上是我的命运的折射,是我因果不虚的报应,修行人一定要明白这个。
明白这个道理后,你就会更深切地从内在找问题。出离心是什么?不是说到寺庙里来就出离娑婆世界了,寺院是让我们学习、挖轮回的根的。轮回的根在哪儿?在你的内心。如果我们大家都是心向着法,能降伏自己,然后输出的都是正能量、都是慈悲喜舍,寺院就会很清净。所以六和敬里最重要的就叫见和,但见和从哪里来?见和就是我们对于佛法的领悟、对佛法的受用相和。
转小向大 发菩提心
小乘法是很实用的,但为什么还要发菩提心呢?修不净观,欲望确实会被降伏住,但请问,你的老祖先如果在地狱里,你在那儿观修不净观对他有帮助吗?没有的。
小乘戒体跟你的来世有没有关系?小乘戒体是尽形寿,死后小乘戒体就没有了。小乘戒体的覆盖范围小,但当下很有用。你的大乘戒体跟来世有没有关系?有。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很用心地去观修。受大乘菩萨戒的时候,我们听到“从今乃至菩提果”,不仅我们的今生来世能涵盖在大乘戒体里,甚至大乘戒体也连着一切菩萨。真正地证得圣果的人,当真正的这种空性的大乐现前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起要回报有恩的人“我要跟他分享,我要帮助他”。
我们的戒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恩赐。佛陀在经典里也讲得很清楚,虽然你的师父还是凡夫,但如果你很恭敬师父,佛说我就会以你内心恭敬师父的状态给你加持。得戒和尚有可能也是凡夫,但是作为戒子要观想他代表释迦牟尼佛,请问这样的观想能得到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吗?能。只要我们如理如法,都能平等地得到释迦佛陀的加持。
我们理论分析也是为大家建立一种正知见,有了正知见后又不要执着,还是要恭敬地修小乘法、持小乘戒律,至少修到能有验相——贪心、嗔心、痴心都能被对治住,身见的执着确实轻了。因为现在令我们病入膏肓的就是这个,是需要小乘法来对治的,对治得验相再发菩提心。
以自利求解脱的发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和一个发大乘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结果一样吗?不一样。小乘法修十年和大乘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年果报是不同的。可不可以一起修?也可以一起修的。
学习大乘菩提心的内容
再请问大家,我们受的四分律比丘戒,是小乘还是大乘?道宣律师是以大乘来摄四分律的,所以我们汉传佛教可以三坛戒一起受。在未登坛受戒前,如果我们从理论上了解了小乘和大乘,进而能发起大乘心去受戒,跟糊里糊涂去受戒的得到的戒体的品位一样吗?不一样。
省庵大师在阿育王寺燃指发菩提心,然后造了《劝发菩萨心文》。《摄大乘论》基本上我们现在也很少学。但我们是佛弟子,以法为师,我们学祂的教法,就是为了要成佛。所以这就是论典的重要性——还有祖师、善知识接引我们,让我们成为有菩提心功德的人。
也有很多人问我:“阿弥陀佛!师父,我们想受菩萨戒,有什么要求吗?”我就跟他们说:“前提就是你要去学习发菩提心的内容。”所以像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以后有机会我们也要学。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了一切众生、一切如母有情的究竟解脱而听经闻法的时候,当下每个人都放光,光光辉映,这个光明能够罩住我们的地球。
所以同样一个行为,你的心态决定了它的结果。
敏公上人说真正的大威德是慈悲心。他这样讲了之后,我才有机会去体验为什么。首先你不能带着实有的嗔恨心去修,否则哪里是修法,你直接就修轮回嘛。而是要有空性见然后生起大悲心去修,实际上完全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画像上凶神恶煞、放着火焰的样子。
越是大乘、必须是心领神会的东西,佛怎么来表达呢?不说,教法就不能留在世间;说了,凡夫怎么才能懂呢?所以实际上我们读经,好像里面的比喻和故事我们都懂了,但故事所比喻的更甚深的你真的懂了吗?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