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7日
农历二月十五
纪念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两千多年前的今天
弘法四十余年
八十岁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娑罗林中的双树之间
吉祥而卧,入般涅槃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陀住世,讲经说法四十五载,度化有情众生芸芸,八万四千法门,万善同归,寻求生命终极的解脱,证取究竟涅槃,如今,佛陀的智慧之光,依然在娑婆闪耀,,众生借此光明,认识宇宙真相,寻找人生归宿,我们当忆念佛陀、感念佛恩、报答佛恩!
在得力的诸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等相继过世后,佛陀晚年在人间说法的脚步,似乎寂寞了许多。自称“譬如旧车,方便修理,尚勉强可行”的佛陀,以八十岁高龄且重病稍愈的身体,从280公里以外的吠舍离往西北方向出发,脚步蹒跚却常行而不歇,一路跋涉,来到拘尸那罗。这一夜,120岁的须跋陀罗,在佛前受了具足戒,是佛陀住世最后的弟子。
为使正法久住故,佛陀涅槃前,为弟子作了最后的教悔。佛陀将要涅槃,众弟子难掩伤感,众推阿难请问佛陀道:“佛陀!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什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的回答道:“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在世的话,一定不会像你们这样;大迦叶此刻还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来不及赶到。你们要认识法性,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这终是无常之相,唯有佛陀进入涅槃,你们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
我现在答覆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谨记: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阿难!你们应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槃处。要紧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别的不用挂心,现在不要悲伤,赶快去娑罗双树间为我敷座设床。”
那个安详的夜晚,拘尸那罗的两棵娑罗树间,阿难尊者为佛陀搭起一个卧床。佛陀侧卧在上,安慰弟子道:“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实脆危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语毕,安详涅槃,双树惨然变白。
从此以后,广袤的恒河平原上,再也看不到世尊慈蔼的身影和正直的足迹!但他所说的教法与中道之路,却引领着无数弟子朝向灭苦的彼岸!佛陀用无常的方便示现,告诉我们法身的恒常,为我们留下了治愈生命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如满天繁星般的修学度众、代佛弘化的贤圣僧!
“若见佛性 能断烦恼,
是则名为 大般涅槃。”
——《涅槃经》
涅槃,寓意烦恼不现
众苦永寂,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乃见性成佛无上境界
涅槃的真实义
并非世人所说死亡或重生
涅槃是悟道成佛
“清净圆明”的境界
是一切众生自性的境界
在佛涅槃纪念日,宜广行善法(如念佛诵经、受持斋戒等),回向世界和平!正法久住!国泰民安!灾疫早息!众生得闻佛法!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