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
。
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为什么有一种理想生活叫“诗和远方”?
诗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境界,远方是一种外在的生命境界,当内在的生命境界达到一定高度时,才能跟外在的生命境界相互陶冶,才能借助内在去理解外在。
古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民德归厚”是要站在厚重的德的资粮上去放眼远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这么一个关系,最后才能形成“追终思远”,“终”是终极目的。
人如果没有终极目的,人生就是迷茫的,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不单单浪费自己的生命,还浪费社会资源。我们现在没有意识到吗?一个智能手机就能把我们生命中那点福禄寿都浪费了。
所以,我们要反问一下自己:我们到底是死人还是活人?我们还有思考能力吗?
“慎终追远”的“慎”是一种态度,甚至是一个人非常成熟的生命状态。还有一个词语叫“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独处的空间里还能洁身自好,保持着高贵的灵魂,那才叫慎独。
我们常常讲“我祝愿你”,这个祝愿也要有一个生命前提,你修行的状态很好,才有“祝”的资格。“祝”是对未来的祝福,你的生命力具有超时空的能力,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你在四维上获得了自由。这是形而上的事,时空没有障碍的人才有祝愿别人的能力。
包括大家来寺院,有上升到这个高度吗?是对寺院的这个能力有很精准的认知而来的,还是糊里糊涂就来了?超度是对一个人命运轨迹的修改,三宝是有这个能力的,这个能力给我们证明了生命是可以修的。
如果过世的人的命运需要被拯救,那我们活着的人更需要这样的拯救,但这种能力、这种理论是需要信仰的,需要我们用生命去践行。当哪一天你有了这种体证,你就有能力“祝愿”别人了。
所以,我们要把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这些生活中的口头语原有的意思理解了,而不是囫囵吞枣。为什么仓颉造字鬼神哭?中国人基本都认识字,但字是什么意思?字的意思跟你的生命境界是什么关系?它描述的情境你懂吗?如果我们懂了,鬼神才会哭啊!
看到字不认识,是文盲;虽然认识却不知道意思,也依然是文盲。小学识字了,为什么还要读中学、大学?为什么要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对这个字不断地思考。我们小学一年级学过1+1=2,现在几十岁了,对这个“1”理解了吗?知道“2”是什么意思吗?佛教里为什么叫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什么?中国文化里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一”到底是什么含义?
我们小时候有非常懵懂的认知,随着生命不断成长,要去体悟这个懵懂的认知,然后越来越清晰,它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大,从自然界到哲学界,再到道学,去理解这个“一”,这样,我们生命才开始成长了。
念“阿弥陀佛”念得好的人,生命才会变得有意义,自己赢得了生命的尊严,才是珍惜我们做人的机会。在这么浩瀚的宇宙里,获得一次做人的机率是非常难的。
但现在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大都虚度此生。我们不要以为小孩子玩的游戏才叫游戏,很多成年人大脑里的概念都是游戏化的,我们的生活也是游戏化的,很无聊的事我们会觉得特别有聊、特别有吸引力。这就是人生的标准不一样,如果有了更高的标准,就知道生命应该用到哪儿,就知道佛教是什么意思,知道我们来寺院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人类能知道这些主题,地球将是很美丽的。如果七十多亿人都能有这么高的思维,能回归到道学上,那真是朝气蓬勃,天地将是另一番模样。大地之神会喜悦地呈现出它的营养、资粮来供养我们,诸天善神会降下浩然之气给我们灌顶。
学佛确实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积极的效用,但如果只是为了健康来学佛,那你就太小看佛教了;如果只是为了发财来学佛,那你就亵渎了佛教。佛教对人类、对每个个体生命产生的任何一个效用,都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
所以,佛教里有一句话叫“为重己灵故”,不仅仅是为了尊重佛教,也是为了尊重自己。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灵魂,所以要好好学佛。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