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离
。
内在的贪嗔痴不灭
外在的轮回相就不会灭
有这样一个故事——
佛陀在打坐时,众天子护拥着一个天人来了,但这个天人一点也不开心,皱着眉头,来到佛陀面前,说:“世尊,天上那么吵,我连打坐的地方都没有!大家就是吃啊、玩啊,就像饿鬼一样。请问,有没有究竟的住处?”
原来这位天人是出家人,他是想证得阿罗汉果的,但是在修行时不知道调自己的身体,后来死掉了。他不知道自己死后上天堂了,而且还有一千个天众在天堂门口等待着他。
天人说:“进来、进来,我们就在等你呢。”“我为什么要进去?我是出家人。”天人回答他:“你现在已经生在天堂了!”
他以为自己还是个出家人,把衣一撂,像披袈裟一样。后来天人给他照镜子,他一看:“我怎么有头发了?这衣服不是我的袈裟……”这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死了,生在了三十三天。
他本来特别忧愁,忽然又想起来:“我是天人,天人有天人的福报、神通,我可以马上去见佛!”佛陀一看他,赞叹他虽然生到天上,却不贪恋天堂之乐,还一心修道。于是跟他说,你有这样的觉知,有这样的正念,以正念为车乘,以精进为铠甲,驾驭着这样的车乘,自然会趋向涅槃的境界。
故事里的这个修行人都能观修天堂如饿鬼道一样,那我们呢?
我们在人道,更是要好好观修轮回的过患。就是佛陀来到了人间,也是看到了生老病死的苦,萌生了出家修道之心。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结婚二十年才求来这个孩子,所以,当阿私陀仙说这个孩子以后会成为一位修行者、会证无上佛果的时候,净饭王是不能接受的,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快乐无忧。但是佛陀一看到生命的苦,就会猛然觉醒。
佛陀成道尚且需要苦的加持与鞭策,所以对苦的思惟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个身体会老病死的,斯有何乐?
多年后我们都会相继死去,连个痕迹都没有。现在拍个照片留念,到后来连自己都不要看那些发黄的照片了。百年之后我们会在哪儿相见?这决定于我们现在的念头和行为。
所以,我们要深深地观察轮回的过患,然后生起出离心。出离心之前要生起厌离心,假如没有长时间的串习观察,没有对生死生起怖畏之心,就不会生起厌离。
我们平时就要设身处地去思惟这个轮回,要先体验痛苦。痛苦是从哪儿来的?轮回相是从哪儿来的?这都是自己的贪嗔痴造的。内在的贪嗔痴不灭,外在的轮回相就不会灭。
蕅益大师首先就讲到轮回的过患,第一个就是贪恋世间,不知世间苦。虽然大家知道苦,但知道得不彻底,对苦没有生起绝对的怖畏之心。一个人太顺境了,就会忘掉轮回的苦。
人道,没觉悟的时候就是怵目惊心,觉悟了才叫“触目菩提”。
人有人的好处,能思道,但如果你真的把自己当作实有的人,认为我很好,那也不行,纵使是天堂也不能执着。起初我们对这些会不理解,但如果置身于一个究竟的见地和目标,思惟过大乘见,就能理解了。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