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食节的起源,你知道多少?

2023-04-04 06: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生老病死只是表面现象

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



图片



韶光三月景和融,锦绣山川处处同。

碧瓦晓烟寒食雨,朱帘晴卷杏花风。

——慈受怀深禅师



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这一天家家不起火,只吃冷食,而这习俗相传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大臣介子推。


当时,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有一次重耳饥饿难忍,介子推割大腿肉供其充饥。等到文公复国后,介子推功成身退,带着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带着大臣前来请他,介子推避而不见,文公无奈放火烧山,想逼他现身。没想到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抱木而死。


晋文公痛悔不已。后来在安葬介子推时,又在他靠着的树洞里找到了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最后两句是: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图片



 “清明复清明”,心清而智明,政清而治明,这是介子推对晋文公唯一的希望。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每年这一天全国禁忌烟火,只吃冷食。


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年,文公上山素衣祭扫,又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宋元之后,清明与寒食的习俗就逐渐融合为一。


图片

三种祝愿

图片


忠于自己


古人云:“尽心于人曰忠, 不欺于己曰信。”与人交往,尽心尽力替别人着想,就叫做忠;独处时,严于律己,不自欺欺人,也是忠。


介子推是人们尊崇的忠臣,在重耳落难时没有抛弃他,对别人尽了忠;


当重耳掌权后,子推既没邀功求赏,也没有屈服于他,对自己尽了忠。


人们在这一天纪念他,是对这种美德的传承。

+ + + + + 


图片


孝亲报恩


古人云:“亲老,子女养之;亲病,子女侍之;亲死,子女葬之。”


《左转》中记载,介子推是当地有名的孝子。

对母亲的事必亲力亲为,每日嘘寒问暖,从不抱怨;


对母亲的教导从不当面质疑,而是善则从,不善则改;


当遇到困惑时,会虚心向母亲请教,退隐山林时也会与母亲商量。


人们在寒食期间禁火扫墓,也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过世亲人的哀思。

+ + + + + 


图片



亲近自然


古人云:“风习习兮和暖,百草萌兮华荣。”寒食前后,正是外出游玩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时光。


有的家长一味忙于工作,孩子们只能被“困”在家中。


只重视孩子知识的获取,缺少与自然的接触。

以至于患上了“大自然缺失症”,出现自闭、交往障碍、依赖网络、沉迷游戏的现象。


趁着大好春光,带孩子出门走一走。释放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亲近自然的种子。

+ + + + + 

图片

师父开示

图片


遇事有理智,不主观武断,心地慈悲充满光明,这不仅是帝王要修的,也是每一位做家长的、做企事业领导的、做一方父母官的需要修的,更是我们佛弟子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



图片



心如明镜,志怀高远,以这样的状态站在亲人的墓前,才不会负了清明追宗思远的本意。


音容宛在却无处寻觅的悲痛,不通过学佛,很难得到彻底的安抚。只有以身心去实践佛法,将所得的点滴资粮内化为生命智慧的境界,依此境界,你才会明白,生老病死只是表面现象,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补血养颜的核桃红豆饭,好吃又营养!


学佛能尽真正的孝心


家常小炒:青椒竹笋





相关文章
· 【清明特辑】生命的奥秘、中阴救度和中华文明
· 清明|关于我们中国人的安身立命
· 爱在清明 · 孝亲
· 【清明特辑】超度亡人重要咒语合集
· 学佛能尽真正的孝心
· 【清明特辑】“天遂人愿 阴超阳泰”可以这样实现
· 春节请戒杀吃素,开启一年好运和吉祥
· 梁冬 | 你辅导孩子作业会发脾气的背后是什么?孩子长大会不会抱怨你,当下这一刻就注定了
· 外卖小哥拿下诗词大会总冠军,你还说没时间读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