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
迎
。
今日是农历二月初八
欣逢人天教主三界导师大悲慈父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唯有出世行大智
乃能厌离此五欲
众生多有烦恼患
佛陀为作大医王
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出家守戒即发出离心,广大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亦为“释迦族的圣人”之意。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八十岁时涅槃。
出
游
感
苦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太子,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太子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举步艰难,顿感人生老苦,心生忧郁。又一日,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气喘呻吟,痛苦万状,怜悯病人,心自忧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有感于心,惶恐苦闷。又一日,从北门出游,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那出家人告诉太子修行解脱之道。太子于众生生大悲悯,于轮回生厌离。
夜
别
妻
儿
二月初八的午夜,月色明朗。太子凝望着熟睡的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睺罗,默默地向他们告别,悄悄走出了房间。毅然离开了父亲为他修建的豪华宫殿。
夜
渡
凡
尘
太子跨上名叫犍陡的白马,由马夫车匿伴随,从北门逾墙而出。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若不了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不尽恩爱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悉达多太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山林,就是古跋伽仙人修苦行的地方。
削
发
出
家
拂晓时分,悉达多太子在阿拔弥河边罗摩村山林中,拔剑斩断了自己的头发,成为出家人的模样,然后命车匿回王宫,告诉父亲净饭王自己已出家修行。
悉达多太子出家后,精勤修行,终在菩提树下证悟。证悟后,第一句话便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皆得现前。
三参法师开示
今天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出家日。佛陀曾贵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得万千宠爱。但在富贵荣华里,当看到人们面对生老病死时的无奈和痛苦时,他无法忍受,决心一定要为众生找到解脱痛苦的方法。
佛陀是为我们每一个人而出家的。所以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有“我也要出离三界”这样一个人生目的,这就是“出家”。
出家不仅不是消极的,反而是生命成熟的标志。悉达多太子最殊胜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有圆满的智慧,他能看到假相,并且愿意告诉众生真相。他离开华美温渥的环境,独自行走在森林中、溪水边、岩石下,为人类、为众生思索人和宇宙的真谛,追求这个宇宙里更高级模式的存在。
所以佛陀的出家,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大进程;他在菩提树下的成道,标志着人类文明从此成熟;他发出音声,“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向一切众生宣示:生命都有佛性!
佛陀降生到人间,他的探索改变了整个人类,改变了地球文明,让我们在三千年之后,还能享受在他为我们开创的体系里。我们这些佛弟子,知道宇宙里是有诸佛菩萨的高级世界的,知道诸佛菩萨的智慧、福报是真实不虚的,知道诸佛菩萨的愿力、神通是不可思议的,那就把我们弱小的个体生命,搭载到佛菩萨、搭载到观世音菩萨的慈航中去。
印度的这个时节,百花盛开,佛陀在此时遁入山林去追求真理,在人间最美的时节而看破无常的本性,愿我们也都能生起这样的智慧。
经论所赞出家功德
《十轮经》云:
“出家僧相,乃秽恶世间清净幢相。”
《出家功德经》云:
“若复有人满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出家功德经》云:
“此毗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故,身披法服,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于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毗流帝,于是时,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于善根,令诸群生种于三乘解脱因缘。”
敬 请 常 念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那耶 梭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殊胜吉日请持戒念佛,广做功德,必蒙佛力加持,消除无边业障,累积无量福德!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