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
农历二月初八
点击收听同步音频
BUDDHA
BUDDHA
BUDDHA
农历二月初八
娑婆世界教主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唯有出世行大智
乃能厌离此五欲
众生多有烦恼患
佛陀为作大医王
癸卯年
农历二月初八
01
探求真理,出家修道
《妙法莲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
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出家前,在宫廷享受锦衣玉食,过着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在一次出门游行中,却发现和宫中不同的世间百态。
他看到人们因衰老而形容枯槁
步履蹒跚
因患病而备受折磨
奄奄一息
因亲人死亡而阴阳两隔
悲痛欲绝
他看到有情为生存互相残杀
弱肉强食
太子从现实的人生中目睹了生命的真相,感受到生命面对死亡时如此的脆弱和无力,这一切,让生性仁慈的王子哀痛不已,并深切体会到荣华富贵的短暂和虚幻。
生命
真相
正当悉达多太子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时,遇到了一位出家沙门,从他的身上太子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所在,看到了熄灭痛苦,超越生死的希望——那就是修行。
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下,
悉达多太子选择了出家。
于是在深夜,
别离了睡梦中恩爱的妻子,
别离了父母,不忍说再见,
却饱含对生命解脱,
对生命缘起真理探寻的决绝,
离开了迦毗罗卫国。
太子从头上把宝冠拿下来交给侍者说:
「请你呈奉给我的父王,并且代我转达给他:
人生数载,总有别离,为了要救拔一切苦恼的众生,我要亲身感受诸般痛苦,摒弃人生的欢愉。
我不是为求生天的快乐,我也不敢忘怀父王的大恩,我是为了断除忧悲苦恼而出家,希望父王千万不要因与我别离而悲伤!无常没有定期,死亡在我们出生的一刹那,就已跟随而来。所以,我决定来探求真理,出家修行!」
这是悉达多对以往生活的告别,他放弃了王位,放弃了世人梦寐希求的一切奢华享受,将随身衣物让车夫带回,剃除须发,开始一无所有的修道生涯!
太子遍访名师,六年苦行,挑战了并战胜了作为人类生命所有的弱点。
最后在伽耶村毕钵罗树下,
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
破晓时分,豁然大悟,
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终证无上菩提。
BUDDHA
BUDDHA
BUDDHA
02
七支红莲 供佛得授记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记载,燃灯佛时,释迦菩萨名为儒童,见到一位叫瞿夷的王家女子,手持七枝青莲花。菩萨以五百银钱买下其中的五茎莲,连同女子托付的二枝,合为七茎莲奉佛。
得见燃灯佛后,散出的五茎莲如生根般静止于空中不落,后散出的二莲则挟住佛两肩上。燃灯佛知其意,授记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
释迦牟尼佛在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满时,得燃灯佛授记。
这一事件,对于世尊的历劫修行,具有关键意义。
而那位瞿夷的王家女子就是耶输陀罗,他们生生世世同发菩提心,同行菩萨道。
当悉达多放弃王位,离家修道,她虽有万分不舍,却没有成为悉达多的牵绊。暗夜里,望着悉达多远去的身影,默然远送,肝肠寸断。
自此,他摘下了王冠,她卸下了环佩珠宝,他粗布裹体、勤求解脱,她告别绫罗锦衣、昼日祈祷。
六年后,悉达多太子成为了释迦牟尼佛。
佛陀回家后,她匍匐在佛陀脚下,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佛陀,您智慧无上、慈悲广布,可欠我的幸福,拿什么来弥补……”
佛陀安静沉默地聆听着……
佛陀对耶输陀罗说,“我对你的爱没有减少分毫,只是我把这份爱扩展到了所有众生身上。”
最终佛陀帮助耶输陀罗了断了生生世世的情爱缠绵,帮助她解脱牵绊,踏上光明永恒的菩提之路。
我们知道:
耶输陀罗后来也被授记,将来成佛名号为:“具足千万光相如来”(见《妙法莲华经》)。
授记成佛
03
教化释迦族众出家修道
世尊悟道成佛之后,先后几次教化释迦族众,佛陀的堂弟、爱子、姨母、家臣等也先后随佛出家。
《释迦谱》等经论记载了他们的出家因缘:
● 一、阿难尊者 ●
阿难尊者是斛饭王之子,世尊的堂弟,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多闻第一”。
阿难尊者出生于佛成道日,具足三十相,当时相师预言他未来将服侍佛陀,白饭王听后处处提防,恐其出家,不让尊者与佛相见。
一日,阿难尊者被藏在房中,世尊以神通开启了房门,阿难出来为其摇扇,并一定要随佛出家,任何人都无法阻拦。于是,阿难尊者就这样出家了。
● 二、罗睺罗尊者 ●
罗睺罗尊者是世尊出家前的儿子,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密行第一”。
世尊成道后,曾派目犍连尊者劝耶输陀罗割舍母子恩爱,让罗睺罗尊者出家修习佛法,但耶输陀罗不愿舍弃爱执。后来在世尊的加被之下,耶输陀罗终于忆起了宿世因缘,爱子之心消歇,将儿子交由目犍连尊者带回僧团。
佛让阿难尊者为罗睺罗尊者剃度,命舍利弗尊者为亲教师,目犍连尊者为授戒师。因其年纪尚小,便为他授十条沙弥戒,成为了僧团中最早的沙弥。
● 三、阿那律尊者 ●
阿那律尊者是斛饭王的儿子,佛陀的堂弟,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被尊为“天眼第一”。
阿那律尊者出家前,兄长摩诃男便与他商议:“释迦族已有很多人追随佛陀出家修道,两人中也应当有一人出家,另一人经营家业。”阿那律尊者于是向母亲乞求出家。但母亲对尊者极其爱念,始终没有应允。
后来尊者联合同族的甘露饭王之子跋提,一起说服了父母,并与其他几位释迦族王子一起舍弃了荣华富贵,追随佛陀游化的路线,来到佛所,剃度出家。
● 四、难陀尊者 ●
难陀尊者是世尊同父异母的弟弟,有“调和诸根第一”之誉。
难陀尊者出家前的妻子美貌非凡,他对妻子十分迷恋,对于出家修行并无兴趣。一日,世尊带着阿难尊者来到城中托钵乞食,难陀尊者看见后,便将他们的钵拿回家盛满食物供养佛。没等难陀尊者回来,世尊便空手离去,难陀尊者便跟随世尊和阿难尊者来到了尼枸陀林精舍。
世尊劝他出家,难陀尊者不敢拒绝,便勉强答应了下来。落发后,难陀尊者仍然思念俗家妻子,无心修行。世尊便带他先入天界见天女之美,再入地狱见种种苦报,使其了悟因果循环的道理,发起出离修行之心。尊者从此精进修行,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 五、大爱道比丘尼 ●
大爱道比丘尼即世尊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她是佛教中的第一位比丘尼。
佛成立僧团后,随着佛教影响的扩大,许多妇女都想随佛陀出家,但出于正法因缘的考虑,佛陀并没有允许女众出家。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在迦毗罗卫国时便多次表达出家修行的愿望,但始终未能得到佛陀的许可。
有一次,她追随世尊来到顿止河上,请求出家,世尊又制止了她。这时的摩诃波阇波提夫人颜面污秽,满身灰尘,嘘唏啼哭。
阿难尊者不忍见此,再三祈请佛陀准其出家。世尊终于开许,但要求其严格遵守佛制定的戒律与法度。
于是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出家受戒,成为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此后,她严格奉行戒律,精进修行,最终证得圣果。
04
为众生而出家
印度的这个时节,
百花盛开,
佛陀在此时遁入山林
去追求真理,
在人间最美的时节,
看破无常的本性,
佛陀为什么出家?
佛陀是为众生而出家。
“今生不向此身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我们也要从这个虚无飘渺的世界,从这个感官、狭隘、生灭烦恼的世界里回头,让“心”做主人,超越这个世界种种的不如意,超越低级状态的肉体的我,超越业力的束缚,感知到诸佛菩萨的存在,最终达到生命真正的觉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生起这样的智慧。
● 经论所赞出家功德 ●
●《十轮经》云:
“出家僧相,乃秽恶世间清净幢相。”
●《出家功德经》云:
“若复有人满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于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出家功德经》云:
“此毗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故,身披法服,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于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毗流帝,于是时,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于善根,令诸群生种于三乘解脱因缘。”
敬 请 常 念
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那耶 梭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BUDDHA
BUDDHA
BUDDHA
殊胜吉日请持戒念佛,
广做功德,
必蒙佛力加持,
消除无边业障,
累积无量福德!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