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

2022-10-22 08:44: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柔性

管理


 



所谓柔性的管理,就是落实慈悲心的管理

所谓柔性的管理,就是微笑的管理



图片



净慧法师生平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年。


净慧长老接法于近代大德虚云长老,以中兴佛教为己任,实践人生佛教思想,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禅法智慧。


长老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951年,赴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1953年,虚老迁江西云居,修复真如禅寺,长老奉虚老之命,留任云门寺监院,时年20岁。


1955年,长老因病前往云居,仍任虚老侍者,并协助当年冬天的云居传戒法会。长老朝夕亲承虚老之耳提面命,获益良多,深得虚老器重。长老承虚老之殷勤付嘱,亦以一身兼承禅宗法脉,为禅宗五家七宗之嗣法传人。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长老即被虚老送去深造,从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成为中国佛学院首批研究生。


1979年初,长老重返北京,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相关政策落实、教制建设、寺院恢复等工作。


1981年《法音》杂志创刊,长老担任主编,直到2002年,他先后当选佛协理事、中佛协常务理事、中佛协副会长。


1988年,长老应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之邀请,负责筹备组建河北省佛教协会,并当选为会长,同时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


1989年,创办国内首家以弘扬禅宗文化为主旨的刊物——《禅》。


1993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净慧法师开示



常住执事在管理上既要常抓不懈,又要轻松愉快。管理靠自觉,不能靠高压手段,制度的约束非常必要,大众的自觉更加重要。我们要贯彻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要抓从慈悲心出发的管理模式,要把管理的精神,管理的方式,变得像水一样有渗透的力量,有滋润的功能,这样,管理既到位,又不会让大家生烦恼。有时候管理太严,会让大家生烦恼,这一点特别要注意。


所谓柔性的管理,就是落实慈悲心的管理;所谓柔性的管理,就是微笑的管理。从客堂到禅堂,从大寮到斋堂,从首座和尚到小沙弥,每个人的脸上都要经常挂着微笑,不要愁眉苦脸,更不要横眉怒目。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我们要把这种禅的精神变成管理的精神,寺院的管理就成了禅化的管理。我们总在教外面的人学禅,我们自己首先要把禅学好用好,落实在管理中。


前两天我看了佛源老和尚的侍者写的一本回忆录,书名叫《饮水思源》。书中讲到,佛源老和尚的面容看起来很威严,但内心很慈悲。佛老听说云门佛学院要开除一个学僧,他马上就把佛学院有关的负责人请过来,问清开除学僧的原因。



图片



佛老讲,佛学院的功能就是教化学僧,学僧来佛学院的目的是要学习,要改变自己,教育学僧一定要有耐心,要等待接受教育的人慢慢改变自己,不要太性急,不要动不动就开除。开除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学僧开除了,问题仍然是留在佛教界,仍然留在被开除人的身上。好的办法是改变学僧的坏毛病,让学僧都能合规合矩。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佛源老和尚是从慈悲心出发,使管理柔性化。我们要学习老一辈的慈悲心肠,耐心教育的精神。对待后学要耐心等待,不要太着急。当然,大家也不要误会,认为管理柔性化,处处讲慈悲,就可以多睡懒觉,多偷会儿懒,那就错会了老和尚的意思。我是希望大家在自觉的前提下,能自由自在,实现“自觉、自由、自在”的六字管理方针, 另外还要“听招呼、守范围”,这两个六字方针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图片

1952年9月 虚云老和尚与佛源法师合影于武昌三佛寺



我建议客堂的知客师多读《禅林宝训》,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案边,一天学一点,慢慢就会有管理的理念,有管理的思路,有管理的目标。佛门和禅门里有无穷的宝藏,我们天天守着这个宝藏,如果不知道利用,那就太可惜了。


我个人从小就有积极向上的心,喜欢模仿高人。当年在云门寺,大家看到虚云老和尚坐在禅凳上总是垂眉低目,“才动眉毛,便是犯了祖师的规矩”,大家都学老和尚的样子,连照相时也都垂眉低目,眼观鼻,鼻观心。这种模仿同练书法一样,模仿就是学习,模仿得好,就会有成就。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怎样摆正修行和事业的关系?


修习禅定的基本要求④——调五法


重阳节必读 || 我们应该如何行孝?






相关文章
· 唤醒追剧的迷梦,找寻真正的快乐
· 把所有人都当做文殊菩萨
· 香板打在身上,你怎么领会?
· 念生死苦 ,发菩提心的第六因缘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圆瑛法师)
· 控制念头就是修行
· 劝请诸佛初发心(上)
· 这个“信”,具足一切法
· 一丝善恶,都会变得无量无边
· 这种心,可以消无量业障
· 权巧方便度众生
· 佛教的修证,也具有科学精神的严谨性
· 【来果老和尚】离浮华 骄慢,淡薄一世
· 深信因果⑤|要转变命运就要转变自己
· 道心常不退,同入华严海
· 三昧姑传 |《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
· 这是佛法超越时空的加持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27)
· 这就是佛陀度众生的乐趣,也是佛弟子永远的希望
· 灯显王利益众生
· 成道需要大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