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石雕造像欣赏
这是一座以石碑形式雕刻的千佛群像。岁月的风沙虽然已将它消蚀得残缺不全,但四周满刻的千佛小龛,依然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整个石碑布局严密,排列规整,正背中央凿刻释迦与弥勒佛,生动地表现出"贤劫千佛"的庄严之景。
西安碑林藏北周佛立像石雕
北周造像主要的风格特征是面阔而方圆。一般来说由于过度强调头部的表现,形成头身比例失调,相对现实中人体而言,佛像造型头大而身躯小。北周造像,除主尊、胁侍和供养像外,无其他雕饰,对比之下,确实是拙朴简洁之代表。
坐佛七尊像
北齐
邺城出土
主尊佛像跏趺坐于束腰莲台上,身穿袒右肩式袈裟,袈裟轻薄贴体。两侧莲台上分别站立着声闻弟子、缘觉弟子、胁侍菩萨,神态沉静。背屏呈透雕双树形,其上有飞天捧花环和双龙托佛塔。
青州龙兴寺出土
北齐石雕观音立像
釋迦佛石雕像
年代:北齊
青州佛像平素贴体的袈裟,衣纹样式受到印度笈多造像影响最爲显著,佛像螺发右旋和低平肉髻相的特徵,亦受到南印度阿玛拉瓦蒂造像元素的影响。北齐时代青州造像特徵,佛头肉髻低平,把北魏过去的高耸肉髻,改成贴切自然的扁平状螺发,此尊佛立像爲典型的山东青州风格。
石灰岩佛頭
年代:北齊
佛头以石灰岩雕凿,螺髮,顶有肉髻,面相方圆,额宽且脸型饱满端正,双耳长垂及肩,眉目描画细腻,双眼微阖,面容慈悲平和,神态安详,表现了佛经中记载佛祖“八十随行好”即释尊容貌之八十种细微特徵。此像虽仅残留佛头部,但制作精细,可以窥见原件当是一件精緻完美之作。此像体现了北齐时期佛像造像之高超技艺。北齐佛像之优胜,取决于其线条的柔与美。此佛像雕凿精细,结构严谨,可窥工匠雕刻时之虔诚,其诚心与佛像相容,成造像之圆满,可谓至美。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坐像
1996年青州市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
青州市博物馆藏
这尊圆雕佛坐像,石灰石质。头顶肉髻低平,表面饰螺纹,面相方圆丰满,双目微闭,嘴角内陷,含笑意。宽肩、挺胸、细腰、收腹,体态雄健而有力度。面部及手、足踝露处贴金。左手施与愿印,身披右袒式大衣,有偏衫包右肩,大衣薄厚适中,表面饰有阶梯式衣纹。佛像体态健壮,结跏趺坐于圆形仰莲座上。
1996年青州市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圆雕坐像,石灰石质。佛像肉髻微凸,表面饰螺发,面相方圆丰满,双目微闭,嘴角内凹,面带笑意,鼻梁高直,嘴唇棱角分明,刻画细腻,神态慈和宁静;宽肩、挺胸、细腰、收腹,体态雄健而有力度。身着覆肩袒右式袈裟,施红彩,表面饰有阶梯式衣纹,下穿密褶长裙,垂足善跏趺坐。佛像面、胸部贴金,胸前画一“卐”形符号,以黑彩绘成。据《唐慧苑华严音义》载:“卐本非汉字,周长寿二年,权制此文,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从此,“卐”的读音也被确定下来,成为一切成就,吉祥如意的象征。
半跏思惟菩萨像
北齐
上海震旦博物馆藏
半跏思惟菩萨像是中国北朝晚期佛教造像中颇为流行的菩萨样式。此类菩萨像姿势特殊,一般以左足垂地,右脚横置于左膝,上身稍前倾,曲右肘支颐,以一指或数指微触面颊,左手平放在翘起右脚之上,呈现思惟之状。
这尊半跏思惟菩萨像坐于束腰鼓形座之上,顶戴华冠,额发中分,面形丰圆,眼帘低垂,鼻梁挺直,嘴角含笑,曹衣出水,斜挂璎珞,呈现出典型的北齐造像风格特征。其右前臂虽已损毁,但从俯首敛目、上身微倾、手足姿态及右颊残存指尖痕迹等细处,仍可感知一半跏思惟菩萨沉思凝想所传达出的冥思氛围。
思惟菩萨的形象,源出佛传故事。相传释迦摩尼成佛之前为菩萨身的悉达多太子,因目睹人生“生、老、病、死”种种苦难,离家出走,探求解脱之法,历经苦难,最后终于彻悟。思惟菩萨即是其探求人生真理过程中一个关键形象,面对当下现实之苦难、即将飞升之光明。
北齐飞天石雕
上海震旦博物馆藏
飞天样态变化多样,或凌空散花,或曼妙轻舞,或吹弹器乐,以歌舞香花供养诸佛菩萨之天人,烘托佛陀说法时信徒心中之法喜。
这件石灰岩质飞天作回首折腰姿,束发戴冠,面型丰圆,细眉秀目,眼帘低垂,嘴角上扬,微含笑意;裸露上体,腰系长裙,肩披彩带,颈饰项圈,一手执莲花,一手持摩尼宝珠,飞势动感有力,仪态自如优美,体量虽硕,但端庄中不失灵活妩媚,具有北齐造像典型的风格特色。
北齐释迦牟尼佛石像
出自响堂山石窟
上海博物馆藏
释迦牟尼佛面相丰润端庄,二眼俯视,稍稍内收的唇角,蕴含着亲切的笑意。
圆肩宽胸,衣裙刻划洗练流畅,结跏趺坐于极为少见的双层莲花座上。造像背光上的圆形头光共分莲花纹、线条形弦纹及外层的河莲纹图案,最外缘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纹,在火焰纹之中装饰有五尊化佛。整个背光至为繁丽豪华,极具装饰之美。
这尊释迦牟尼佛石像既散发着浓重的外来宗教气息,又体现了造型艺术的美,成功地将宗教和艺术糅和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
此像原本通体彩绘,年深日久颜料脱落,只有背部的色彩因为靠墙而保留下来。这尊佛像大有来头,梁思成曾在《中国雕塑史》中述及:“北周遗物,……最精者莫如现藏波士顿及明尼阿波利斯二躯,……其中尤以波士顿为精,菩萨为观音,立莲花上,四狮子蹲座四隅拱卫。菩萨执莲蓬,右手下垂,持物已毁。衣褶流畅,全身环佩极多。肩上袈裟,自两旁下垂,飘及于地。宝冠亦以珠环作饰,顶有小佛像。企立姿态颇自然,首微向前伸,腰微侧转。秀媚之中,隐有刚强之表示,由艺术之眼光视之,远在齐像之上矣。”甚至认为远在中国石雕造像巅峰之一的北齐造像之上,评价之高已经是无以复加了。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隋代石雕观世音菩萨立像
隋代石雕观世音菩萨立像
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菩萨头顶上方倒悬着一条神龙,昂扬舒展,虬劲有力。菩萨头戴宝冠,面相丰满,披结节式帔帛,袒上身,下着长裙。右臂曲于胸前手持莲蕾,左手下垂提香囊。
甘肃境内的造像碑始于北魏时期,其后造像碑体量逐渐增大,内容也更加丰富起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