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六十四集(一)
圆教
(六)十乘观法
1.观不思议境
2. 真正发菩提心
3. 善巧安心止观
4. 破法遍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六十四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57:54
(六)十乘观法
第四、破法遍。
3. 两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破
一、观无明。无明悬绝,云何可观?今但观空、假二智。这空、假二智,在破见、思尘沙惑时,名之为智,然以其障于中道,则此二智,还名为惑,叫做智障;这个智障,便是无明。现在只要观空、假二智即是无生,便破无明,得见中道。
在修观时,即观这空、假二智,为从法性生?为从无明生?为合生?为离生?若从法性生,法性本是无生,云何能生?若从无明生,无明本来不实,亦何能生?若合生、若离生,也都是这样地推破,同前因成假中所说。
二、观法性。前观无明,或生一种解,得一种定,便决定以为无明即是法性,这样计着法性,还是迷而不悟,便应转观法性。观此法性,为从无明灭生?为从无明不灭而生?为无明亦灭亦不灭而生?为无明非灭非不灭而生?用这四句来推破,即同前相续假中所说。
三、观真缘。若依前法修观,便执有中道观智,能破无明,能见法性,还名为障,再当推破。便观此中道观智,待谁而有?为待于智?为待无智?为待亦有智亦无智?为待非有智非无智?用这四句来推破,即同前相待假中所说。用这三番推破,便可以正破无明,亲见法性,得入中道。
--- 《天台宗纲要》原文
通过这三种观,入中道法性。我们平时都觉得自己很用功,比如问僧人为什么出家?为了生死。但是我们现在照下镜子,我们修到哪儿了?修到从空入假了还是从假入空了?我们还沉湎在自己的习气中,沉湎在我执、我见、我、众生、国土、五蕴中,还都执着在这个实有里,如果这个泡软一点了,告诉自己这些是假的,这就是修空观。
空观是什么?就是回到我们干净的心性上来,不住相生心,不住眼耳鼻舌身意,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陀有一世在鹿野苑修行,看到一只小鹿仔,妈妈生下它不久就死了,这个修行人就可怜这只小鹿,自己托钵化缘的时候,也找一点给它吃,小鹿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了。慢慢地,这个修行人跟这只小鹿就相依为命。结果有一天修行人死了,当他经过中阴之后,忽然发现自己在鹿窝里,变成了鹿。他就想,这是因为我前生照顾这只鹿,对他生的执着,把我的神识牵引到鹿的业报里来了。当他知道之后,觉得修行一辈子不能成鹿,所以就憋着不吃奶,自己把自己饿死,再投胎到人间来,继续修行。
我看了这个典故,去一些护生园,会特别关照那些照顾动物的出家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在照顾猪、狗、鸡,要天天观佛,要看猪、狗、鸡的佛性,千万不要看它们的外相,否则下世就变成它们了。
佛日清凉
所以出家人为什么不长养猫狸猪狗?本来是要从假入空的,结果反而耽搁在假里面。什么资格才可以从空入假?要有慈悲心重,弘誓愿深,大智慧,你要有这个本事的,没有照见五蕴皆空的智慧,不能三轮体空,一不小心就会着众生相的,很危险的。
佛陀在《涅槃经》里讲到了去皇宫里受马麦供养,佛陀所证的是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佛陀悉知悉见,为什么明明知道去应供会有这些障碍,却还要去呢?衪说就是因为后宫的那五百匹马,本来是来行菩萨道的,结果堕落成马。本来是从空入假的,结果以假当真了,就又堕入轮回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在娑婆世界修行很快会退掉的。请问在娑婆世界修道的障碍多还是顺缘多?障碍多。行菩萨道也是的,退缘多啊!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会不会被各种各样的障碍击倒?能不能确保自己修行不退?所以我才会问大家,我们自己的修行在哪里?我们不知道是假,还认为很真!金刚钻多少钱一克拉,黄金多少钱一克,我家房子两百多平方,我每个月工资多少,我现在退休工资多少钱,就是很真的。
能把这个正报、依报、众生国土、五蕴,照见其为假,是和合的,用因成假、相续假、相待假去破,这个实际上还是对我们众生根器的。
我们这种世间的见就是特别坚固的,就是很真实的,当你今天讨厌那个很坏的人的时候,有可能明天你会比你讨厌的那个坏人还要坏,我们都是有这个潜质的。
我们贪嗔痴起来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要赶快拣择,这三界我们能出去吗?我们有看到一分假吗?从假要入空,要认识它是假的,然后空性能现前,这才出了三界,这才能喘口气,这时候才能一揖到地,“我生已尽,不受后有”,三界再见了!是再也不见了!所以我师父也跟我讲的,他说很多罗汉不会回来的,回来的都是大菩萨,外现声闻形,内密菩萨行。
所以“从空入假”,已经是菩萨了,再破假观、破空观,就入中道法性了。
问:无明即法性法性即无明。无明破时法性破不。法性显时无明显不。
答:然。理实无名对无明称法性。法性显则无明转变为明。无明破则无无明。对谁复论法性耶。
问:无明即法性。无复无明与谁相即。
答:如为不识水人指水是水指水是水。但有名字。宁复有二物相即耶。如一珠向月生水向日生火。不向则无水火。一物未曾二。而有水火之珠耳。
--《摩诃止观》卷六
隋·天台智者大师
(六)十乘观法
以上所说,是依圆教空无生门,遍破一切法,即空无生一门已能如此,其余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也都能遍破一切法。教门如此,观门、智门、理门,也都能如此遍破一切法,这叫做破法遍。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圆教的“空无生门”里面,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实际上还有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然后教门里面的观门、智门、理门也是的,我们这个想明白了,往上都能够推理明白的。
扩展学习资料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