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六十三集(二)
圆教
(六)十乘观法
1.观不思议境
2. 真正发菩提心
3. 善巧安心止观
4. 破法遍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六十三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43:50
(六)十乘观法
第四、破法遍。
二、思假。
2. 从空入假破。
从空入假有三种方法:一知病,二识药,三授药方法。
(1)知病。谓知见、思两病。知见病,要知见的根本。见的根本,便是我见,从我见本,起无量见,我见若去,诸见自亡,又知起见因缘,因缘不同,如众生的根性、形貌、居处、嗜欲等千差万别,所造的业,也是千差万别,这些都是起见的因缘。又知起见久近,谓知种种见,或从此世起,或从近世起,或从远世起,或当于未来方盛。
又知见惑重数:从一有见,分出三假,又从三假,分出四句,便成十二句;合四悉檀,便成四十八悉檀;又一悉檀分出性空相空,四十八悉檀便成九十六句;一一句各有止观,九十六句便成一百九十二句;一百九十二句加前性空相空九十六句,再加四十八悉檀,再加根本十二句,便成三百四十八句;再乘信行、法行、信行转法行、法行转信行的四种人,合有一千三百九十二句。但一有见,便有这许多。
无见、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也如是,四见便有五千五百六十八句。复四见也如是,具足四见也如是,三种四见,便有一万六千七百零四句。再加一句绝言见,亦有一千三百九十二句,便成一万八千零九十六句。所破的见病已如此之多,能破的法门也有如此之多,能所合论,便有三万六千一百九十二句。自行如此,化他也如此,自行化他合论,则有七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句。更约六十二见,八十八使等,则有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于此诸见,无不明了,是为知见病。又要知思病。要知思的根本,思以痴为本。又知起思因缘。又知起思久近。又知思惑重数。
思惑的重数,九地有八十一品思惑。初一品有三假四句,便成十二句。一句有信解、见得,各用四悉檀,成八句,信行、法行、信行转法行、法行转信行,四种人各有八句,便成三十二句。一句有三十二句,十二句便有三百八十四句。一一句又有性、相二空,便成七百六十八句。七百六十八句加前三百八十四句,成为一千一百五十二句。再加根本十二句,则成一千一百六十四句。
初一品思惑,有这许多重数,九品思惑,便有一万零四百七十六句。欲界九品思惑有这许多重数,三界九品思惑,便有九万四千二百八十四句。所破如此,能破亦然,能所合论,便有十八万八千五百六十八句。自行如此,化他如此,自行化他合论,则有三十七万七千一百三十六句。
若再详细推论,一一品中,又有无量品,品品之中,又有三假四句等,则有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于此诸思惑,无不明了,是为知思病。
--- 《天台宗纲要》原文
这个见病,虽然推了有七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句,但实际上是无量无边、不可穷尽的。
我们人就有七十亿人,这七十亿人一样吗?不一样的。就是你自己生的好了,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个个见不一样,长得也不一样。所以以前寒山大士说,“为何千亿人,缘何不相似”,意思就是每个人的心思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就坐在一个教室里,听着一堂课,我们的心思一样吗?也不一样的。刚才在静坐的时候,也是各人想各人的。同样读一段话,我们实际上也个个都有微细差别。正因为这样,所以要往生到极乐世界,都长成一样,实际上,要具备信愿行,才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而且都是佛的福德力。
这个世界见的病那么多,思的病比见的病还多,见上刚刚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思地上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2)识药
病有无量,药亦无量,略言有三:一世间法药,二出世间法药,三出世间上上法药。
世间法药,谓三皈、五戒、十善、四禅、四无量心等,又如儒教所说仁、义、礼、智及种种善法,于世间虽然有利益,然而世间法药,虽能利人,不能令人究竟解脱,所以还须要用出世间法药。
出世间法药,如一行三昧、定慧、三解脱、四念、五力、六度、七觉、八正道、九想、十智等,无量无边,一一法药,有种种名相,种种功用。
出世间上上法药,约止观而论,一法为药,即一实谛。二法为药,即是止观。三法为药,即三三昧。
四法即四念处,五法即五根,六法即六念,七法即七觉分,八法即八正道,九法即九想,十法即十智,乃至恒沙法门,菩萨于此,无不了知。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就是这样的,不懂的人一窍不通,懂的人呢?无不是方便。我们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的,睡觉没睡好的时候,啥也不想,就想睡觉,等好的时候,可以想很多东西。写作的人也是这样,有时候文思没有,有时候文思泉涌,写也写不完。
菩萨当积功累德,祂的智慧越广博,知众生机,能予众生药。这就是作为菩萨的一个特点,也是衡量我们修行的一个标准。
譬如神农尝草立方。或一药二药乃至十药为方。众多药为方。为病立方。非无因缘。入假菩萨亦复如是。知诸法门。一法二法至无量法。或为一病或为兼病。又如诸药皮肉汁果。根茎枝叶。各各如是。山海水陆四方土地各有所出。采掘干湿各各有时。又知诸药各有所治。入假菩萨知众生根。识所宜法亦复如是。知此一一法乃至多法。是其乐欲。知彼一法二法。非其乐欲。知此一法二法是其便宜。非其便宜是对治。非对治是入第一义。非入第一义。皆审识之。欲治一病一药即足。欲为大医遍须诸药。二乘治惑一法即足。菩萨大誓须一切知。又如大地产药而分剂作方。如大河水分剂升合不过不减。法药亦尔。于一寂定开无量止。于一大慧开无量观。皆实不虚。又如众生病缘种种不同。诸病苦痛种种不同。诸药方治种种不同。病差因缘种种不同。汤饮吐下。针炙丸散。得差之缘亦复非一。入假菩萨亦如是。知一切众生见思烦恼集不同。是知集。知一切众生善恶苦果不同。是知苦。知一切法门。是知道。知一切众生入证不同。是知灭。种种四谛入假菩萨无不遍知。
--《摩诃止观》卷六
隋·天台智者大师
(3)授药方法
既知一切众生病,识一切法门药,便当应病授药。若众生没有出世机,便授以世间的药。而出世之机,又有下根、中根、上根、上上根的分别,下根授以生灭四谛的药,中根授以无生四谛的药,上根授以无量四谛的药,若遇上上根,便授无作四谛的药。
每一种药,又都分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门,对四种根,便成十六门。这样知一切病,识一切药,应一切机,是为破空以入假。
3、两观为方便,得入中道破。
从两观入中道,有四种因缘:一无缘慈悲,二满弘誓,三求佛智慧,四学大方便,具足这些因缘,才能得入中道,正破无明,亲见法性。修中观正破无明,即有三番:一观无明,二观法性,三观真缘。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入中道,这相当于入金刚乘一样,金刚乘也叫佛乘,怎么样的人才能够入佛乘呢?有四种因缘,一,无缘慈悲,二,满弘誓,三,求佛智慧,四,学大方便。这都是大菩萨的特质。
扩展学习资料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