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你经常用到的词语,原来都大有来处

2021-11-13 00:05: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有学者研究称,我们日常用语中大约有30%的词汇都来自佛典,许许多多佛教词汇,成为中国人的一般用语,深深渗透进日常生活。

图片



皆大欢喜

图片


“皆大欢喜”原为佛经结束语中的习惯用语。比如《金刚经》最后结尾写:“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一切大会,皆大欢喜,受持佛语,作礼而云。”


很多人认为这是“皆大”和“欢喜”两个词,其实“皆”是“都”,皆大欢喜就是一起大欢喜的意思。这里的欢喜,是梵文pramudita的意译,特指众生听闻佛陀说法或诸佛名号,而身心愉悦,无比欣喜。后泛指大家都很高兴。



图片

 图片


家贼难防


佛教中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内六贼”。家贼指的就是内六贼。《五灯会元·梁山缘观禅师》中:“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杂阿含经》中云:“内有六贼,随逐伺汝,得便当杀,汝当防护……内六贼者,譬六爱欲。”六根以其内在的贪欲,追逐声色等尘染,劫掠人本性中的善法,故称“家贼难防”。后因以指家庭内部的小偷或内奸最难防范。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图片


《景德传灯录卷》:“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教中指个人修行的境界,只能自己感悟,无法用言语告诉他人。


后来比喻自己经历过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别人很难体会。




空中楼阁

图片


出于《百喻经三重楼喻》:谓昔有富翁,欲造三重楼。木匠依吩咐,开始在地面上砌砖。富翁惊问何故?木匠答道:“作三重楼呀!”富翁急忙说:“我不要下面二重,只要最上一层!”木匠不胜惊异,说明不造下二重就不能造最上一层的道理。但是,富翁还是执迷不悟,引来了众人的嘲笑。


佛教用这个比喻说明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的道理。今多用以比喻虚幻的东西或空想。




天龙八部

图片


“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其主要职责是护卫佛法免受妖魔的侵袭和打扰。在佛教庞大的护法队伍中,主要分为世间护法与出世间护法两类。天龙八部主要为世间护法。


天龙是八类神魔,分布在“六道”的四道之中,其中以天部和龙部的福报最大,所以以他们为上首,称为“天龙八部”。

 

八部包括: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许多大乘经典记载佛向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护持。




醍醐灌顶

图片


“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槃”、“佛性”等。


“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阇黎(轨范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


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一刹那

图片


“刹那”,梵语ksana,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中云:“时极短者,谓刹那也。”


“一刹那”短到什么程度呢?据《仁王护国经》卷上的说法是:“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佛家用“刹那”这一概念表达世间一切事物生灭变化的连续性和迅速性,谓之 “刹那无常”。如《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




火中生莲

图片


比喻虽身处烦恼中而能得到解脱,达到清凉境界。


《维摩诘经·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稀有,在俗而行禅,稀有亦如是。”谓火中生莲是难得的,在有俗的世间行禅亦是难得的。俗语中常比喻稀有难得的事物。




一丝不挂

图片


“一丝不挂”本是禅语,譬喻超然洒脱,绝无患得患失的念头,丝毫不受尘俗牵挂,是很高的修持境界。《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五灯会元》卷十二:“诸上座终日着衣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未曾挂着一绺丝。”


后世把这个词用以泛指毫无牵挂,如《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中说:“把世情荣枯得丧看作行云流水,一丝不挂。” 也有的干脆直指赤身裸体。如《夷坚丁志-李氏红蛇》中有“披发裸体;一丝不挂”的句子。




鹦鹉学舌

图片


《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由无智慧故。’”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的“顿悟”,反对在语言文字上拾人余唾。“鹦鹉学舌”,即使学得惟妙惟肖,也无补于事。后以“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听寒山诗|这八句,是佛门各宗各派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精华

听寒山诗|我执如果一断,哪里还会有烦恼、束缚

听寒山诗 | 为什么有的人得来全不费功夫,有的人踏破铁鞋无觅处?

佛教叹为观止的“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福城风又起】佛法的巧妙就是这样

你的心,可以周遍于佛国

央视佛教专题公开承认因果的存在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心细,才能更好地“刹车”
· 出家要立主意
· 不要把常住的功德变成自己轮回的资本
· 印光大师:善恶混淆何谈三轮体空
· 嗔心?散乱?愚痴?障碍?对治有方法!——《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三课
· 【文化释说英文有声书】第四篇 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智慧 (二)
· 嗔心?散乱?愚痴?障碍?对治有方法!
· 什么样的人,可以承接重任?
· 心在生死大事上,哪里还想戏怠?
· 嗔心?散乱?愚痴?障碍?对治有方法!——《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三课
· 【人天善法】善积以成名 德积以成道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如何灭除一切苦
· 【西班牙英语韩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认识心的真相
· 舍位成道,为人天师〡唐密传持三祖善无畏三藏大师纪念日
· 怎样在宇宙时空里调台?
· 双十一,“买”与“买买买”
· 楞严与法华,还有来自唐朝的秘密
· 出家要趁少年
· 你还不知道自己的福报这么大吧
· 【人天善法】为什么会心烦意乱定不住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