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文殊菩萨对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说了什么?

2021-11-06 00:25: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舍利弗与文殊菩萨之间,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观佛?文殊师利言:云何为我?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字,名字相空。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




舍利弗问文殊师利菩萨,什么是名佛,什么叫观佛?文殊师利菩萨也不提佛,他问舍利弗:“云何为我?”声闻乘对这个“我”是最有发言权了,他已经证得无我了,舍利弗以他的理解,就说“我者但有名字,名字相空”,我者只有名字,这个名字也是假立的。文殊师利菩萨说,“如是,如是”——嗯,回答正确。


你看多高雅,说法要对机啊。舍利弗问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文殊菩萨以他的智慧来描绘名佛和观佛的话,舍利弗是听不懂的。“云何为我”,在这个回答里面,实际上就把他自己的提问给回答了。


图片

“如我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无言无说,何以故?言说菩提,二俱空故。复次,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

这里,文殊菩萨在舍利弗明白的基础上,再引申推论。“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完全就是对舍利弗的机所推演的。


《天台宗纲要》圆教的部分,静权长老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讲。从学问上来说,天台宗的自宗经典是《法华经》,要把《法华经》的见地说出来,所以前面“藏通别”的部分都是一带而过。但是从实际修行上,前面都是不能省略的。有了舍利弗的小乘智慧,就能够推演出大乘圆见,就能够把“名佛”“观佛”讲清楚。如果没有舍利弗这样的智慧根器,如果我们的法身慧命不能成长,怎么会理解这个?


认识魔

Who am I ? 


图片





对我们来说,很大的功夫要花在怎么认识魔上,我相即是魔相,习气即是魔相,贪嗔痴即是魔业。从我们的根性上,我们也证不得无我。那证不得无我,总有我吧,你能看到有我吧,有温度的我、血淋淋的我、贪嗔痴的我。所以要把这个“我”给降伏住,你降伏住了,就是皈依,你靠近佛了,就是真正的三宝弟子了。


我们出家叫“息除贪嗔痴”,这实际上就是你能识别魔,不给它加油,贪嗔痴的火焰就会慢慢地熄灭下来,戒定慧的功德才会彰显出来。


我们怎么样识别自相里不如法的相?这个识别力本身就是三宝威德力,就是我们的皈依体,然后我们用它来对治我们自己。


图片

用自性的三宝来度化我们自性的业障,对我们凡夫众生来讲,这个是重点工程。所以祖师也讲“但净诸障,不须修真”。三宝要你修什么?三宝不需要的,你要修就修自己的业障。自己业障净除了,叫“业尽情空”。


不要说净除了,我们能随时把业障摁在地上打,就算本事大了。不要跟业障一体,你就是魔力的代言人,天天给它吃给它喝,喂得胖胖的,跟魔同愿同行却浑然不觉。


作为三宝的弟子,最起码你要认识魔是什么,要变成一个降魔的高手。怎么降魔?百丈禅师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比较稳当的修法,还是念佛。


无论你在什么状态里,只要念着佛,就会三根普被,你虽然不懂,但是佛懂,佛知道。在念佛的过程中,所谓的众生也了不可得的,魔也了不可得的,这才是名降魔啊。你不能说不念佛,天天我要降魔、我要降魔,你在降魔的时候就已经变成魔了。



图片

佛性遍一切处


文殊菩萨对舍利弗尊者的根器说“什么是我”,文殊菩萨如果跟我们众生说法,会怎么说?





佛性是遍一切处的,弥勒佛的佛性是什么,文殊菩萨的佛性是什么,舍利弗尊者的佛性是什么?一条狗它的佛性是什么,一只鱼的佛性是什么,一只小蚊子的佛性是什么?我们在座的,我们当下有没有佛性?也是不增不减的。我们眼可以看,耳朵可以听,舌头可以尝,鼻子可以嗅,身体可以触,第六意识也能思维……这里面有没有佛性?有佛性呀。


(敲罄)大家都听到了吧?这里面有男、女、老、少吗?没有的。这里面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吗?也是没有的。你听到的这个本性就是干干净净的,这个就是佛性。众生迷惑,他听到什么,就执着在什么上面。一念执着,就没有正觉了。正觉到底有没有?正觉实际上是有的,是我们不理,我们不买正觉账,没有皈依正觉。



图片

我们皈依三宝了,怎么在时时处处都找到三宝?佛在哪儿,法在哪儿,僧在哪儿?每个人的正觉,当下这个明明历历的觉就是佛。请问这个佛性要你发明创造吗,要动脑子皱着眉头想吗?佛性跟智慧有没有关系?跟智慧、聪明没关系的,也不用你皱着眉头想。


我敲它还要用力,你听到要用力吗?不需要的。它响了、不响了,你那个闻性都是在的,你的佛性都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你知道这个了,你就皈依它、守护它,不偏不倚,不迷失它,这就是方法。每个人都有的这个正觉,就是佛性;你护念着它,净念相继,这就是法;得六根清净,不染着,这就是僧。所以佛法僧三宝,在我们自性上是本具的。


怀让大师跟我们六祖大师的对答就说:“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修证实际上是不需要的,但是这个大清净你不要去污染它。大清净是不需要修的,也是不需要证的,无始无终,证什么?如果理解了,这条路上你就走下去吧,你越走,你因地的佛跟果地的佛就越不隔毫厘。就这么修,业障就会越来越净化,习气也越来越淡薄,道心就越来越坚固。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为什么修行进步这么慢?

学佛是真实的救苦救难,不是优雅的下午茶

这一天,佛陀从天而降

进入真正的圣地,你还需要这一张门票

禅堂里打坐为什么不能念佛?——安般修法的重要引导(上)

经历过死亡的威胁,我们会因此珍爱生命吗?

在不断修正中,获得修行的圆满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好好好”,这也是一种无奈
· 出家要离恶友
· 什么可以让我们感染圣贤之德
· 来人间的方式那么多,为什么佛选择入胎?——《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课
· 【寒衣节】孝亲报恩 慎终追远
· 他舍弃王位找到的答案,也是你需要的
· 这一天,为什么这么祥和?
· 来人间的方式那么多,为什么佛选择入胎?——天台宗纲要学记第十课
· 出家要近善人
· 都说好人自带光辉,你的光是什么颜色?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善有乐报 恶有苦报
· 回忆里的痛,要如何承受?
· 【俄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对宇宙的呼唤
· 【画话】药师佛圣诞,送你一剂灵丹妙药!
· 我出家80年了,每天都还要给妈妈回向
· 恭迎药师佛圣诞〡一份增福增寿、消灾免难的必备指南
· 出家要学定力
· 在这个世界,衪是我们的依靠 | 恭迎药师佛圣诞
· 无言的加持
·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