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正见
FORIQINGLIANG
三皈依不共之处
(1)
Three Refuges
我们的皈依就是情与非情境,非情境就是场景,是整个皈依羯磨法会的仪式。虽然从理上说三皈依具足戒体、定体和慧体,甚至这个三皈依都能囊括三乘,但实际上它还有不共的地方。
虽然说三皈的体和戒的体是同一体的,但是戒体的获得又有另外的要求——通过羯磨法。通过了剃度羯磨法会,出家之后还要受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要登坛,要作法。这就具体地形成了更加丰富的、具有现前传承加持的一种戒体。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居士受的三皈依里面也有戒定慧的体,但是跟出家人所得到的皈依体是不一样的。在家也有大乘僧宝,一个证悟空性、发大菩提心的在家人,他也属于贤圣僧数,属于大乘僧团所摄。但是纵使是大菩萨了,在家人也不能参加出家羯磨仪式。在家和出家还是有区别的。
(2)
住持佛法的僧宝
Three Refuges
为什么住持三宝的责任要落在出家人身上呢?虽然在家人也可以解释佛法、弘扬佛法,但是住持佛法一定是僧宝的事,出家僧团肩负着这个责任。
判定一个地方是“边地”还是“中国”,是根据出家人的情况来决定的。在边地受戒,要有得戒本师、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还要加上尊证阿阇黎,总共五位就可以了。如果能有十位具格的师父分别作得戒和尚、羯磨阿阇黎、教授阿阇黎和尊证阿阇黎,就是“中国”的标志了。
所以理不坏事,虽然说三皈依里具有戒的体,但它不能替代出家的羯磨仪式,乃至不能替代受戒的羯磨作法。
这就是为尊佛陀所制定下的戒律,既是尊戒也是尊佛陀,尊佛陀的这些嘱咐。所以各个时代的僧宝都非常尊重,不敢违越佛陀制定的戒律。
(3)
重要的清净正见
Three Refuges
戒是释迦佛陀所制,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人可以制。但是在佛法传承中,作为弟子们来说,也要尊重住持、尊重师父如尊佛陀。不管哪乘佛教,小乘、大乘、金刚乘都讲到“视师如佛”,因为如果不能"视师如佛",就不能得到佛的传承,所以登戒坛的时候必须要"视师如佛"。由于这样子的缘故,现前善知识的教导,对佛弟子来说也相当于佛现前的教导一样。
我师父以前也私下跟我讲过这个,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含蓄,我师父只是问我:祖师跟佛有什么区别?我跪下来请师父教导,师父就说:“佛佛祖祖,同一鼻孔出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清净正见,没有这个清净正见,佛法就难以延续。
所以它是圆融的,虽然祖师没有制戒,但是祖师制定的禅门规约、常住规约,我们还是要遵守的。佛陀也说过,无论你走到哪里,也应当遵守那些国家的法律和良好的民俗民风。所以并不是说佛已经圆满地、没有遗漏地全部制定好了,祂还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空间,让我们不要墨守成规。世间之轨如果是无害的,我们还是要遵守的。
(4)
佛如实而说
Three Refuges
就像我们读《楞严经》一样,虽然《楞严经》里面的《楞严咒》五会已经很长了,但这只是真正《楞严咒》里的沧海一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佛陀不论是讲戒律、讲咒语,还是讲经教,或者讲某些话题,祂都会加一句“增一劫也说之不完”。同样一部《华严经》,广本的就有恒河沙劫偈颂。佛经这么广博,对于佛弟子来说,一打开经书,一个宇宙文明就呈现在眼前了。过去、现在、未来,乃至他方世界尽收眼底,我们的心胸瞬间就被打开了。
纵使如此,佛陀还是告诉我们,我能给你们讲的还是有限中的有限。就像科学家给我们普及宇宙知识一样,先从地球开始,然后范围越来越大,到太阳系、银河系,银河系之外还有那么多如繁星一样的星系,最后告诉我们,这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角落,如沧海一粟。这跟我们佛教所讲的宇宙观完全是相映衬的。爱因斯坦讲过,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它的观点,这就是佛教。
佛是不妄语者、真语者、实语者,祂不需要像文学家那样去想象,也不需要像科幻作家那样去杜撰,祂如实而说。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你要做的
无非是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