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皮功夫,能抵得过生死吗?

2022-06-13 21:3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最近我们师父们在学戒律,经过了学习和思考,就越来越理解道宣律师为什么要用大乘心来摄受《四分律》。


没有大乘的心量,就容易被伤害。有的人在某一方面非常用心,对其他的就没有怎么重视。对佛法重视和恭敬是很好的,但不能有所偏颇。

 

包括现在有人提倡念佛,也有这样子的。净土法门很好,念佛很好,但是如果不能圆融地看待佛陀的教法,反而废掉千经万论,只捡念佛一法,就会陷入另一种偏颇了。

 

哪一个佛弟子不希望解脱呢?三宝的哪一个法门不是解脱的法门呢?哪一个法不能清净我们的身口意呢?哪一个法不是往生净土的呢?实际上都是的呀!



图片
图片
图片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示元白》中的偈颂部分如下:


“重说偈曰:佛性众生性,一性无二性。迷之沉六道,悟之为三乘。迷虽无量惑,厥病唯有三:一者恋世间,不知世间苦;二者虽知苦,苟且自因循;三者虽勇猛,得少便为足。以此三病故,长夜在生死。或复出生死,亦堕权小乘。我依诸佛语,为设三妙药:一者怖生死, 对治根本病,念念如救头,莫复存余想;二者奋刚勇,降伏爱见魔,五欲不能牵,八风不能动;三者开正见,远离诸邪曲,根选择圆通,现生成正觉。此三或自具,或复藉余缘。唯有明师友,名为真实教。策发生死心,锻炼纯刚骨。开示真实乘,令行称性修。修性不相离,斯名正觉印。迷性言修习,修堕有为功。废修谈法性,自然外道同。是故佛与祖,垂训咸双显。虽或性夺修,而非不修习。虽或不言性,而性在修中。性非修不显,修非性不立。但以生死心,勇猛不退心,广大弘远心,亲师习正法,必能亲悟入,知我言不诬。”


这一上来就讲到,佛性和众生性是一样的。如果明白了法性的智慧,就要贯穿在修行中。


如果只有这样的见而不去行持,这叫“废修谈法性,自然外道同”;如果无漏智慧没现前,这样的修就是有漏的,叫“迷性言修习,修堕有为功”。所以蕅益大师最后还是把重点落在这上面。



图片


在《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第6集》里面,戒尘法师记述了他与虚云老和尚之间的谈话,这个谈话就是蕅益大师讲的性和修之间的关系:


 如果只谈性而不修,就像外道一样;如果没有明诸法性、没开智慧就修,则会堕为有为功。


是年秋,戒尘法师等,受赤山法忍老人之命,先行到终南山寻静修之地。以是因缘,戒尘法师得与虚老结成法友。此后三十余年,戒尘法师一直追随虚老,助其修复道场,直至鞠躬尽瘁。现将戒尘法师初遇虚老之因缘,附于次: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去营办道场,余与复成上座随侍月公住终南。


适有虚云上座在山结茅自居,因与之相谈禅理,口若悬河,机语不让。虚曰:“汝此强辩,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孽镜台前不怕人多口。须知故时人障轻,可重见处,不问功夫。故六祖云: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今之人习染深厚,知见多端;纵有一知半解,皆识心边事。须从真实功夫朴实用去,一日彻底掀翻,从死中得活,方为真实受用。纵得小小受用,生死之际,依然不能做主。纵悟门已入,智不入微,道难胜习,舍报之际,必为业牵。须以绵密功夫,坐断微细妄想,历境验心,不随境转,一旦悬崖撒手,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方为自在人。此亦不过是小歇场,还有后事在。”



这里着重记录了虚云老和尚对他的评判,说这样子就是斗机锋,相互僵持、不甘让步,这些是耍嘴皮子的功夫。讲得通俗一点,靠耍嘴皮子的这个功底,能抵得过生死吗?理论部分只是认知,修行那是境界。你的功夫修到了吗?所以“孽镜台前不怕人多口”。


“须知故时人障轻,可重见处”,虚云老和尚说,古代的人业障是很轻的,不差境界。古人内外都很清净,特别容易有境界,容易得定,甚至显发神通。所以对于古人来说,反而要点化他们重见地,修行得再好也不如有智慧。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师父也是这样,师父刚出家的时候,站在那里可以不动的,师父说一下,他才动一下。我师父的原话叫,“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我们说老衲、老衲,师父的这种木讷就是忠厚、老实,不是机敏,也不是散乱心,他的身心非常安定。


那个时候,我师公和师伯看到这位小师父很特别,非常有定力,就给师父起名为“悟道”。这是我师公和师伯两个人精心商量后对着我师父的机所起的。


“悟道”偏在慧门,实际上我师父非常持重、安定。要让一个定的人发出慧来,所以“悟道”这两个字就是这么来的。


图片


我们跟大家着重分享的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古人的根基跟现在不一样。不执着境界是对有境界的人说的,不是对没境界的人说的。


古人的境界太多了,只有境界没有智慧是不了生死的,所以叫重见地不重行履。现在不缺见地,人人都有见地,长篇大论都会写,写的像祖师一样。但是有了正确的理路,还要去实践的。


所以蕅益大师也说“性不离修,修不离性”。虚云老和尚也提醒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一定要去修。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绍云老和尚】什么叫明心见性(一)
· 简单好做的【姜末拌黄瓜】,让厨房小白的你一学就会
· 生老病死降临时,你会因为毫无准备而惊慌失措吗?
· 戒定慧,三者相互增上
· 1822天 | 您在金色界闪光的五年
· 我们这五年 | 愿作菩萨的一只手
· 戒条为何定?戒体怎么生?
· 【广钦老和尚】为何而出家
· 吉祥花开,花开见佛!优昙花绽放全过程,不容错过!
· 失足青年,最需要的是觉悟
· 一座寺院的设计所蕴含的智慧
· 一朝春尽,红颜老
· 送你一颗五月“消毒”丹
· 看一看五台山的云
· 【恭迎伽蓝菩萨圣诞】愿以己身 庇一方净土
· 恭迎伽蓝菩萨圣诞|从三国猛将到佛教护法菩萨
· 虔诚礼敬,迈出亲近诸佛的第一步…
· 心灵的细微处有触动了,这才是生命的进步
· 【恭迎伽蓝菩萨圣诞】忠肝义胆的关公如何成了佛教的护法神
· 我们这五年|一场与文殊菩萨的盛大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