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IQINGLIA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灵峰宗论·示元白》
蕅益大师 著
第十集(一)
我们听了这些理论要慢慢成长,等待着生命的成熟。即便有了理论,身口意也清净了,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理需顿悟,事需渐修,习气更是要因次第尽。
如果前世真正发过大乘菩提心,这一世触到大因缘,就会超越到佛的果地去。因为菩提心本身是覆盖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过去发过大乘菩提心的节点,就好像虫洞一样,这个大因缘就帮你开启了,让你顿然超越当下,自己链接、恢复功德了。
为什么还要有顿超?菩萨乘愿再来,但是有的人来了之后又迷掉,怎么办?所以菩萨要先碰菩萨,先把这个菩萨点起来了,就像鞭炮一样,捻子要缠在一起,只要这个鞭炮烧过来,就会一个连着一个燃起来。
三宝住世也是这样的,所以金刚乘说,纵使有大善根的人来了,还是要有善知识的大因缘才能把他激发起来。
我们在五蕴——色受想行识中没有自在,只有通过小乘的修行,脱离了我们的贪嗔痴,从自己拙劣的人格化里解脱出来了,智慧才会越来越高,甚至照见五蕴皆空,从五蕴的枷锁里再一次跳出来。这时候,生、老、病、死的这个现象虽然还存在,但是本质对你已经不起作用了。比如象山大桥建起来了,那象山港在不在?还在的,请问还有阻碍吗?没阻碍了。
佛陀八相成道,也有生老病死,但是生老病死对佛陀没有作用了,佛陀只是自然地安住在生老病死里去随缘教化众生而已,连生老病死都是祂的工具、舞台,祂是可以超越的,随便怎么玩都可以的,但是衪不做对众生没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佛陀成道之前次第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五禅…一直到九次第定,顺序着、倒过来、跳跃着都可以,涅槃前也是,再把这个顺一遍,然后告别了这个身体。
为什么结束?为了刺激众生,“你都见不到我了,还不修?”所以玄奘大师才会痛哭:“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就连“不见如来金色身”也变成我们忏悔的一种力量,我们已经生在末法了,还不知道忏悔吗?
如果找到了这个感觉,每天怎么可能不修行?一天过去了,这一天的生命就撕掉了,凡夫的生命是单向的。佛陀是超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法华经》里讲得很清楚,既然佛不生不灭,早已超越死亡这种障碍了,早已得自在了。
请问我们师父在不在?他老人家既然是大成就者,早已了生脱死了,所以我师父也好,静慧老和尚也好,我见过的那些长者,他们就是以普通人的状态来示现,因为如果普通人都度不了你这个普通人,请问他现什么身?最慈悲的就是他们现普通人的身份来到我们身边,跟我们讲话,让我们看得到他,在潜移默化中度化我们。
所以小乘修法要以大乘心来摄。修任何法都要以三殊胜来摄持,发殊胜的菩提心,然后去修正行,最后结行回向殊胜。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