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IQINGLIANG
大威德
FORIQINGLIANG
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长期地修学佛陀的教法,就会形成一种文化,形成一种民俗。
比如在泰国,上到国王,下到平民百姓,出家人得到了社会普遍的恭敬。所以泰国的出家人就安住着,入着定,众生供养、顶礼他的时候,就会觉得供养的是一个很殊胜的、具有圣观的出家人。如果这时候出家人跟众生客气地打招呼,甚至还合掌,别人往往会认为这个出家人没有安住在最好的福田状态中,那一天供养的功德就没有那么大。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一样的。出家人要比世间人还要客气才行,对谁都客客气气的,要让众生生欢喜,要让众生觉得出家人为人善良、慈悲。
《华严经》讲了四种境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虽然我们自己要觉悟佛陀的这个理体,但在事上是要灵活去运用的。
比如在佛教里,即使是香灯师父,都不能随便把供佛菩萨的水果当礼物送人,这是有因果的。因为信众供养给佛菩萨了,这就属于三宝物,香灯师父是没有资格拿它送人的,而是要收起来,供斋的时候再分发给大家。
有时候寺院的大和尚会开许怎么处理,也相当于授权了,那这个因果就由这个大和尚来承担了。所以越是末法时代,住持三宝的人要担待的就越多。如果没有一点修行功德,拿什么担待呢?
从理上知道这个因果,但是为了应众生的根器,在事上,要把它负面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如果你发了大乘心,以大乘体性来摄受,那这水果还能结众生缘。
所以从小乘的戒律上,或者从因果上来说,这好像是不允许的,但是大乘上有四摄、有六度,为了利乐众生就是可以的。
但是对于一些特别刚强的众生,你的慈悲喜舍反而会长养他的贪心。所以我们要有惭愧心,这是要有很大的资粮才能成就度众生的事业的。
首先,见地要高,第二,资粮要多,还要有文殊菩萨的大威德才可以。祂以禁行来折服众生,以甚深的空性见,以广大的福德资粮,以透彻的大悲胸怀,甚至可以显现着金刚怒目,来教化众生。
能被菩萨这种威德当下折服、度化的人,还是有大福报的。本来生生世世是要下地狱的,结果被文殊菩萨一下子丢到极乐世界去了,这真是占大便宜了。
圆满的智慧
FORIQINGLIANG
我们有什么样的智慧境界,所理解的世界往往就是什么样的,所以对自己理解的世界不要作定解,不要认为世界就是这样的。因为这是与你的见地和福德相对应的,当你的见地、福德不同的时候,呈现在你面前的世界就不同。所以,一切显现空无自性。
如果我们的身体特别好,心情特别好,以欣赏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看到的就是勃勃生机、春机盎然,我们也会心花怒放。但是对于忧愁的人,甚至是忧郁的人,就落梨花雨了,因为他的生命力消化不了,那就是伤感的。
有一个哭婆婆的故事。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布鞋,哭婆婆就天天哭。晴天了哭,别人问:“为什么哭?”她说:“卖雨伞的人没生意了,这怎么办呀?我一个女儿的家里要靠她卖伞过日子的。”下雨天了她又哭,别人说:“你又为什么哭啊?”她说:“下雨了,我另一个女儿是卖布鞋的,卖不出去了。”
后来遇到了一个菩萨,给她加持了一下,说:“下雨的时候,你就想你那个卖雨伞的女儿生意特别好,晴天的时候,你就想你那个卖布鞋的女儿生意特别好,这不就好了嘛!”哭婆婆一想,确实是的,所以就天天笑,变成笑婆婆了。
这个从哭到笑的过程,就是善知识把那种豁达的智慧借给她了,让她的生命提升了境界。
人与人之间是会发生链接的,所以我们要皈依三宝,从三宝这里获得了圆满的智慧,我们生命的境界也会不一样。
the end
回向
FORIQINGLIANG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