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观看视频
《灵峰宗论·示元白》
蕅益大师
第五集(二)
佛法的因缘就是这样,人道的空间对于其他道的众生来说像做梦一样,他怎样从那个空间到我们这个特定空间?这需要大因缘的。
所以为什么到哪儿都要做好事?以后你在特殊的定当中,或者是中阴身,或者是某种身的状态里,那个地方你有过佛的智慧、或者三轮体空地在那里做过好事,这里就可以成为你的得度因缘。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是自然而然的理性选择,我的生命就是要做这个事,而且不受外在的影响。
你到哪儿一观想水、一观想米,就跟这个地方结过缘了。就像观想八宝粥一样,念变食真言,普同供养,那些众生都吃到八宝粥了,香喷喷的。在现实世界煮一锅八宝粥要多长时间?但在你的观想里,“哗——”就出来了。这来自哪儿?来自你在现实世界曾经做过的经验。
所以生活经历越丰富,生命会被雕刻得越立体,越有利于修行。我从生下来,家人是很爱我的,虽然物质生活是很贫乏的,经历了那么多刻骨铭心的苦,但精神上是很丰富的。有了佛法的觉悟之后,越吃苦,有时候对众生同体的感觉、对众生的悲悯就会越强烈。一个不知道众生苦的人往往就显得比较肤浅,所以要从各个角度了解生命的现状,从肉体上到精神上去了解它。
智慧火炽然
一个有不净观的人、戒律清净的人,他的智慧火就很旺盛。否则精气都不足的人,哪里还有智慧火?所以过去修行人冬天穿的衣服也很少,膀子露在外面,这代表他的智慧火炽然,暖乐充满,整个肉体就是一种大乐的,他内在精神的世界是无边光炽网状的,别人看到他就像看到阿弥陀佛一样,就是佛法在最高状态中的一种显现——大乐法身。
法身的见地是最究竟的,但是法身的见地里不是空空的,不是清汤寡水的,这里面有大悲、有大乐、有大慈。轮回是那么不堪、那么苦,他是非常了知这五浊恶世的本性,所以他一边在大乐当中,也不贪着这个人世间,而是把有缘众生都送到佛国去。
他内在的智慧火是相续不断的,不仅是见地上已经成片了,而且在用功上,自己的四大五蕴都转成了佛,就在佛光的照耀中。所以他的身口意都已经成为了佛的身口意,讲出的话是佛的语言,身体是佛的身体,意是佛的境界。
为什么我们学蕅益大师?因为他最后证得了这种成就。但是他也示现给我们看,让我们知道这个人间多浊恶。所以我也跟大家说,学佛了第一个要忓悔,第二个要修福,第三个是要超度。
依止善知识
在修行当中,闻思实际上很重要的,至少听过、见过,但也怕大家闻思了就放在那里,作实有的见。“因噎废食”也不行的,这条路要保持尽量多走走。所以我们学到依止善知识的时候是怎么讲的?
“倘遇名师良友,不问圣凡,但具正见,知如来秘密藏者,即可依之人。放下身心,不惜体面,不辞劳苦,不畏饥寒,乃至不吝身命,毕生服役,咨禀法要。自然福至心灵,感应交彻。如螟蛉克肖,时雨化生。以得亲近善知识故,则能亲近最上妙乘。”
在《华严经》中,讲到善财童子时也说“因善知识故”。国王舍位出家证道,从空中飞过来,到佛陀的地方礼敬赞叹,说“因善知识故,才能够转我邪心”,所以这个很重要的。
扩展学习资料
善财见已,往诣其所,五体投地,深心顶礼,作如是言:“我今得遇真善知识,复作是念: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门,令我得入真实道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来地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宝洲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速入涅槃城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灯,令我得辨邪正路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生死流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盖,令我获得慈悲荫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津,令我速达功德岸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见法性门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应限不失时故。”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