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看视频
《灵峰宗论·示元白》
蕅益大师 著
第三集(一)
“欲返本源”,这个本源实际上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佛性,蕅益大师也说“殊非容易”,这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果能”,就是指我们能够念念观察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知道我们所依止的生命流转的本来状态实际上是苦的。
为什么是苦的?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色法,色法不属于你,你也不属于色法。请问你喝咖啡的时候,咖啡属于你吗?那实际上是一个妄念,刹那刹那都在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当中。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实际上贯穿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甚至色、受、想、行、识五蕴。
不仅外在的东西拥有不了,你自我觉得的这个“我”,也只是一个幻觉,实际上都是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的,我们被这个幻觉的习气牢牢地控制住,所以也可以把它称为魔爪。佛降魔成道,这个魔怎么降?这就是内心世界的投射。当佛陀从内心把它连根拔除的时候,外在的投射就好像是皮影戏里断了的线一样,瘫软在那里了,不会动了。
所以纵使天魔集结了众生的共业,包围佛的时候,也是要借助佛陀内在的魔性才能作用的。
但是佛陀的智慧已经照见内在是空了,所以外在再强大的力量对祂也没有作用力了。外魔是要靠内魔去呼应才能起作用的。比如一场火烧过来了,如果是易燃物,就会被烧着;如果不是易燃物,就会岿然不动。魔力来的时候,你若心里有魔,就跟它共鸣了,或是享受其中,或是痛苦其中。如果我们觉醒了,何妨万物常围绕?
所以说,这个浩浩荡荡的世界还在轮回进行中,但是我们解脱了,因为我们觉醒了。如果自己的心是自在的,就没有外在能干扰的。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它的苦、空、无常、不净,我们就不会贪执,就会自我清理。
FORIQINGLIANG
“下从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这个世间的相就是这样,从三恶道的地狱,一直到六欲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总非究竟安宁地”。
请问,在这个娑婆世界,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危机感?是的。这是不是一种苦?但是如果频道换掉了,换到佛性的状态,往生到佛国,那就会有说不出来的快乐,连苦的名字都没有。我们这个世界哪里有快乐?所有快乐都叫坏苦,快乐不可保、不常保。有钱也不常保,我们现在没钱很快乐,有钱了就该想怎么办了,如果钱一直在贬值,你会担心的。各行各业都有一种逼迫性,什么叫苦?就是逼迫性。所以“总非究竟安宁地”。
如果我们在这样的三界不誓求出离的话,在三界中自然流转“有甚了期”!不会停下来的。我们是被动的,在这个被动里如果还有自我反应,然后又会造业。为什么会有贪嗔痴?贪嗔痴都是对苦的反应,这实际上都是对不安全感的反应。
一个新人要想来到一个寺庙,他的气场要想跟这个寺庙常住合起来是不容易的,要扒掉多少层皮啊!这不是别人要扒他,而是他自己要克服的。一方面要依靠三宝地忏悔、消除业障、增长福报,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在进行中,业障一现前,就会生烦恼。
我们都是尽量多利益一个人,多接引一个人。本着这个善良的动机来接引他,帮助他克服刚来的时候的困难期,多给他一份关心。所以我们要争取做别人的一个贵人,要做别人的菩萨,拉他一把。所以大家共住一个道场,要互相好好珍惜,相互也客气一点,对道友要有一种第一亲的情感。
我们要想提升自己,要从轮回的这个幻象、业障里爬出来,要认识自己的佛性,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
“倘不誓求出要,三界流转,有甚了期?”为了这个誓求要每天跪下来燃香、磕头,提醒自己, “生不知来处,死也不知去处,茫茫苦海,言之痛心!”这里面蕅益大师不光是用一个文辞的形容词,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不仅仅认知大家有佛性,这还是理论上的,有时候老一辈的师父们也会看谁是再来人,一个大乘菩萨根性的人,他与众生同体的心特别强,几乎所有大善知识都有这个共相,不忍视其死。
孟子都说君子“乐其生而恶死”,喜欢看到它快乐地成长,所以故君子远庖厨。一个有优良品格的君子不忍心看到杀生的地方。(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之后,言之痛心,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度众生的原因,虽然穿了出家人的衣服了,还要想尽办法关心社会,关心众生。
“岂容为生死心不切?”人就在生死中,但对生死的问题不痛切,这简直是太麻木了。
既生死心切,视世间一切事,哪件出得生死,哪件稍有真实。便痛发省悟,向千缠万绕中,努力一踊。直得杀父淫母他家活计,将无始恩爱眼前活计,尽情割断。如悉达初出家即誓云:“设骸骨枯腐,不尽生老病死之源,终不返还。”如此志气,方不被一切业境夺去,方名具大刚骨。
这一段主要是来解释“具大刚骨”的,前面那一段是解释“真为生死”。印光大师就赞叹蕅益大师,特别是蕅益大师写的《弥陀要解》,印光大师赞叹说:就是佛出世也不能增得一句。他老人家的文字,字字金刚语。
既然目标已经定了,要出生死,这一条路要坚持走下去,不要被干扰。他老人家在这里举了佛陀越城出家时发的愿:“设骸骨枯腐,不尽生老病死之源,终不返还。”佛陀坐菩提道场成道前也发了一个愿:若不了生死,不起此座。佛发了这个愿,魔宫都震动了。所以“如此志气,方不被一切业境夺去,方名具大刚骨”。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