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依止

2022-03-26 21:32:00 发布: 人气:5

NAMOBUDDHA


图片



以得亲近善知识故,则能亲近最上妙乘。经得习学上乘法故,则能出生广大圆满智慧。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 示元白》



图片


和合能令佛法一定兴旺

-佛日清凉-



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作用,所以只要能和合,佛法一定兴旺。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的本事挺大,那就不行了。不要说其它的,就是寺院里吃饭这一件事,让你一个人干就干不完的——要买菜、洗菜,要烧饭、烧茶,这么多人吃完了之后要洗碗、刷锅……


实际上在寺院里共住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建设寺院,要恢复佛教智慧,自己又要修学,又要弘扬佛法,还要住持三宝。就连佛陀讲小乘修法,都要那么多遍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讲,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也是这样的。只有从多个层面去看,才会增加立体的认知。


就像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我们读来就能感受到他老人家的悲心切切,句句都是真理。其中就讲到,如果在寺院住三年、五年、十年下来,是会不一样的。


我记得当家师僧值师父来寺院的时候,住了好几年了,有一次他才跟我说了一声,说我至少能住十年。当时我听了心里就很感动,因为这之前没有人跟我讲能住十年。实际上时间也很重要,在寺院共住时间久了之后多少会有体悟的。




图片

悟公上人德相




古代的祖师们都是这样的,有的人自认为开悟了,然后出去参学,遇到自己的师父了,才知道自己那两下子还不行,那就跟师父住二三十年吧。在古代,不开悟就没有参学的资格,即便自己觉得好像开悟了,碰到自己的善知识了,还都发心住二、三十年呢!这种功夫下去,修行肯定是牢固的。


六祖大师那么大的根器,已经是祖师了,衣钵都在他手里了,还要在猎人堆里住十五年,还要在逆境中练自己的心呢!


虽说我们师父圆寂十七年了,但是我一直感觉就在师父的膝下一样。不是说师父的肉身不存在了,我就不是他徒弟了,依然是。依然在好好地参学师父的巍巍功德;依然在做着师父交代的事情:领众、熏习。包括给大家授皈依,我都是观想替师父授的,剃度出家也是观想替师父收徒弟的。就是这样来延续佛法。


从九一年我出家前遇到我师父,就经常去参学、依止师父,到九四年跟着师父出家,再到零五年师父圆寂,一直到现在,这三十一年来,不离依止。



佛日清凉



图片



成佛的福慧资粮最究竟的来处

-佛日清凉-



蕅益大师也强调要亲近善知识。他老人家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智慧是从哪里生起的?具足见识要从哪里来?


在讲《灵峰宗论·示元白》中的修行具大刚骨时,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句句锥心。“既生死心切,视世闲一切事,哪件出得生死,哪件稍有真实。便痛发省悟,向千缠万绕中努力一踊。直得杀父淫母他家活计,将无始恩爱眼前活计,尽情割断。如悉达初出家即誓云:‘设骸骨枯腐,不尽生老病死之源,终不返还。’”


“八风吹不动”里面,这些能不能动你的心?为了走解脱的路,你有没有准备好?有没有百折不挠、一往直前的信心?因为你决定修道了,各种违缘障碍都会出来的,你必须要做好准备。


蕅益大师举了佛陀出家的例子,当时佛陀作为太子,要远离最亲爱他的爸爸净饭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妻子耶输陀罗,要离开举国上下最疼爱他的地方,要出离一切牵绊,就是为了追求大道,为了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不返回。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太子离开皇宫的目的是非常清晰的,志向坚定,不留余地。


所以我们佛弟子要想清楚这个问题。佛陀为什么成道之后接引众生?为什么我们也能生起这样的出离,去专门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



图片



我们每天要想着正法时代,弟子们跟着佛陀每一天都是三衣一钵,不蓄长物,没有所谓的私有财产来挂碍自己。就连吃饭也是为了道业,吃好之后更是要完全放下,不会说吃了之后再扒一点东西放在那里明天吃,这样想就糟糕了。


修行人不想这些的,每天我们的心要像佛陀时代那样,违背了这个,我们要忏悔的,要减轻自己的这个习气。人的习气也像动物一样,因为没安全感,所以总想拥有更多,实际上这是障碍自己的。


大家共住一处,这里不仅仅有佛陀的智慧,有佛陀的加持,也有历代祖师的加持。佛陀的最高成就不是靠的逻辑思维,实际上,就是师徒之间血脉相承的这种关系越好,成就越高。而且不仅自己有成就,甚至对众生的加持力、所有成佛的福慧资粮最究竟的来处,就是它。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成功飞出笼子的鸽王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为什么在极乐世界成佛也易
· “ 一览众山小”的生命体验 【中俄双语】
· 太虚大师:佛是觉悟的人
· 珍惜因缘,展现生命美好的那一面
· 《天台宗纲要》讲记合集 {精美版}
· 了解正确的闻法方式,将终身受用不尽
· 佛都愿意带我们,我们还拒绝吗?
· 春已归,多放生
· 藏 通 别 圆是整个佛教的教义体系
· 智炬传承 ——纪念悟公上人百岁诞辰净友法师开示
· 即便如此 ,你是否依然百折不挠 【文化释说 • 5.2下 • 英文有声书连载】
· 伽蓝是什么意思?
· 如何修习正定聚?
·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 【观音菩萨圣诞月】 云端诵《心经》共修 | 为国祈泰和 愿正觉的光明遍满世界
· 菩萨以此为座
· 生命无常,珍惜我们遇到的光明
· 祈愿如普贤菩萨菩提行愿圆满
· 王作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