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五十八集(二)
圆教
(六)十乘观法
1.观不思议境
2. 真正发菩提心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五十八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53:35
(六)十乘观法
上根人,但观不思议境便登初住,为中下根,复论以下九乘。
第二、真正发菩提心。
依不思议妙境,发无作四弘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悯己悯他,上求下化。
既深识不思议境,了知一苦一切苦。我与众生,无始以来,起惑造业,轮转生死,当求出离。
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苦,大家都知道,而人间八苦,天上五衰,修罗多嗔,声闻、缘觉,沉空滞寂,不肯趋向于大菩提,亦复是苦,因此,便起大悲拔苦的心,发两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这两誓愿,要分三谛来说明:一、虽知众生如虚空,而誓度如虚空的众生,虽知烦恼无所有,而誓断无所有的烦恼,这是约真谛说;二、虽知众生数甚多,而誓度甚多的众生,虽知烦恼无边底,而誓断无边底的烦恼,这是约俗谛说;三、虽知众生如如佛如,而誓度如佛如的众生,虽知烦恼如实相,而誓断如实相的烦恼,这是约中谛说。
若见有众生可度,见有烦恼可断,便堕爱见大悲,非解脱道,所以须依真谛而观空;若偏观空,不见有众生可度,不见有烦恼可断,又著于空,若著于空,诸佛所不化,所以必须依俗谛而观假;若但见空、有二边,便违中道,所以必须依中谛而观中。如鸟飞空,不住于空,亦无跡可寻,虽空而度,虽度而空;亦复虽空而断,虽断而空,是为真正发菩提心。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圆教
FORIQINGLIANG
“既深识不思议境,了知一苦一切苦。”特别是无间地狱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不间断地在受苦,所有空间没有空缺地在受苦,从空间到时间都是苦,叫无间。所以业报成熟的时候,也是不思议境。那佛呢?圆满的佛,遍刹尘皆是佛体,佛身尽尘刹,处处度化众生。
天堂有没有苦?天人享受,却不知出离,而且不单单福报大,天人的能力很强的,天人把天福享完,五衰相现的时候,他的神通力可以看到自己的业报去处,这个时候就很苦了。
声闻有没有声闻的苦?有啊!他们住在有余涅槃,住在定里。他们的道场金碧辉煌,不要说极乐世界我们看不见,就是这方世界都有很多阿罗汉住的,我们根本看不见,就以为这是山。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他的宫殿。
圆教
FORIQINGLIANG
“我与众生,无始以来,起惑造业,轮转生死,当求出离。”众生业报各有差别,各有各的局限性,所以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度众生的话,我们自己要不要断烦恼?要的,所以“烦恼无边誓愿断”。断烦恼也要有法门,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了能够究竟利乐一切众生,只有成佛道,所以“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俗二谛双运,这是殊胜的修行。比如说挑水,虽然从真谛上说,水是不可得的,但是挑水要依着俗谛想,一边压着肩膀很疼,一边想佛法真微妙,“明明真谛上无,为什么这么疼呢?”这就把凡夫的治生产业变成了佛法,这个疼是有意义的。
从真谛上说,请问众生有吗?没有的。这就没有度众生的动力了。所以从俗谛上还要用菩提心来策发。要想到这些众生过去都做过我的父母,所以还要用大悲心来策励,然后作为菩提心的修法,用自己的功德去换他们的业,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善都回向给众生,众生的一切恶都由我来承受。
在这个世界,有一个人在修行,整个世界都会因为他而业障消除,不仅太阳照样升起,还会风调雨顺,这是很神奇的。所以知道的人,都是沐浴着佛光的,都是佛力加持的,这样四季才能有序,日月才能有光辉。在本尊修法里面,日、月垫就是属于菩提心的成分,俗谛的菩提心和胜义的菩提心,菩萨就是以这个为座的。
(六)十乘观法
又既识不思议境,了知一乐一切乐。我与众生,虽知求乐,而不识乐因,如把瓦石当做了如意珠,萤火当做了日月光,所以虽长劫求乐,乐不可得。今既了解,便起大慈予乐的心,发两誓愿,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两誓愿,也要分三谛来说明:一、虽知法门永寂如空,而誓修如空的法门,虽知佛道无所有,而誓成无所有的佛道,这是约真谛说;二、虽知法门无量,而誓修无量的法门,虽知佛道无上,而誓成无上的佛道,这是约俗谛说;三、虽知法门非修非不修,而誓修非修非不修的法门,虽知佛道非证非得,非不证得,而誓愿以无所证得,而证而得,这是约中谛说。
若见有法门可修,见有佛道可成,是名有见;不见有法门可修,不见有佛道可成,是名空见;如是二见,都是邪见,所以必须依三谛而修三观。虽空而修,虽修而空;亦复虽空而成,虽成而空,是为真正发菩提心。
--- 《天台宗纲要》原文
“若见有法门可修,有佛道可成,是名有见,不见有法门可修,不见有佛道可成,是名空见,如是二见,都是邪见。”所以《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其中一种解释。
对于金刚经的这一句话,法因老法师还有一种解释: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这还是如法的,还属于正道;为什么“不能见如来”?不是因为以音声求我、以色见我,而是因为“是人行邪道”。就像一个人到寺庙求发财,回去就做坏事了,请问,他来寺院求对他有没有用?还是有用的,但是他行邪道,所以是不会得到正果的。
老和尚这样讲法,还是有道理的。以音声求佛有没有功德?有的。以音声为佛事,都是有功德的,能消业障的。
但如果按照圆教来说,那就不一样了。有,会堕入常见;无,会堕入断见。这就属于邪见了。所以“虽空而修,虽修而空”,这就变成妙法,“亦复虽空而成,虽成而空”,是为真正发菩提心。
扩展学习资料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