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以此为座

2022-03-24 21:3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五十八集(二)

圆教

(六)十乘观法

1.观不思议境

2. 真正发菩提心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五十八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53:35



(六)十乘观法

上根人,但观不思议境便登初住,为中下根,复论以下九乘。

第二、真正发菩提心。

依不思议妙境,发无作四弘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悯己悯他,上求下化。

既深识不思议境,了知一苦一切苦。我与众生,无始以来,起惑造业,轮转生死,当求出离。

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的苦,大家都知道,而人间八苦,天上五衰,修罗多嗔,声闻、缘觉,沉空滞寂,不肯趋向于大菩提,亦复是苦,因此,便起大悲拔苦的心,发两誓愿,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这两誓愿,要分三谛来说明:一、虽知众生如虚空,而誓度如虚空的众生,虽知烦恼无所有,而誓断无所有的烦恼,这是约真谛说;二、虽知众生数甚多,而誓度甚多的众生,虽知烦恼无边底,而誓断无边底的烦恼,这是约俗谛说;三、虽知众生如如佛如,而誓度如佛如的众生,虽知烦恼如实相,而誓断如实相的烦恼,这是约中谛说。

若见有众生可度,见有烦恼可断,便堕爱见大悲,非解脱道,所以须依真谛而观空;若偏观空,不见有众生可度,不见有烦恼可断,又著于空,若著于空,诸佛所不化,所以必须依俗谛而观假;若但见空、有二边,便违中道,所以必须依中谛而观中。如鸟飞空,不住于空,亦无跡可寻,虽空而度,虽度而空;亦复虽空而断,虽断而空,是为真正发菩提心。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图片

圆教

FORIQINGLIANG


“既深识不思议境,了知一苦一切苦。”特别是无间地狱的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不间断地在受苦,所有空间没有空缺地在受苦,从空间到时间都是苦,叫无间。所以业报成熟的时候,也是不思议境。那佛呢?圆满的佛,遍刹尘皆是佛体,佛身尽尘刹,处处度化众生。


天堂有没有苦?天人享受,却不知出离,而且不单单福报大,天人的能力很强的,天人把天福享完,五衰相现的时候,他的神通力可以看到自己的业报去处,这个时候就很苦了。


声闻有没有声闻的苦?有啊!他们住在有余涅槃,住在定里。他们的道场金碧辉煌,不要说极乐世界我们看不见,就是这方世界都有很多阿罗汉住的,我们根本看不见,就以为这是山。但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他的宫殿。


图片




图片

圆教

FORIQINGLIANG


“我与众生,无始以来,起惑造业,轮转生死,当求出离。”众生业报各有差别,各有各的局限性,所以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度众生的话,我们自己要不要断烦恼?要的,所以“烦恼无边誓愿断”。断烦恼也要有法门,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了能够究竟利乐一切众生,只有成佛道,所以“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俗二谛双运,这是殊胜的修行。比如说挑水,虽然从真谛上说,水是不可得的,但是挑水要依着俗谛想,一边压着肩膀很疼,一边想佛法真微妙,“明明真谛上无,为什么这么疼呢?”这就把凡夫的治生产业变成了佛法,这个疼是有意义的。


从真谛上说,请问众生有吗?没有的。这就没有度众生的动力了。所以从俗谛上还要用菩提心来策发。要想到这些众生过去都做过我的父母,所以还要用大悲心来策励,然后作为菩提心的修法,用自己的功德去换他们的业,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善都回向给众生,众生的一切恶都由我来承受。


在这个世界,有一个人在修行,整个世界都会因为他而业障消除,不仅太阳照样升起,还会风调雨顺,这是很神奇的。所以知道的人,都是沐浴着佛光的,都是佛力加持的,这样四季才能有序,日月才能有光辉。在本尊修法里面,日、月垫就是属于菩提心的成分,俗谛的菩提心和胜义的菩提心,菩萨就是以这个为座的。


图片




图片


(六)十乘观法


又既识不思议境,了知一乐一切乐。我与众生,虽知求乐,而不识乐因,如把瓦石当做了如意珠,萤火当做了日月光,所以虽长劫求乐,乐不可得。今既了解,便起大慈予乐的心,发两誓愿,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这两誓愿,也要分三谛来说明:一、虽知法门永寂如空,而誓修如空的法门,虽知佛道无所有,而誓成无所有的佛道,这是约真谛说;二、虽知法门无量,而誓修无量的法门,虽知佛道无上,而誓成无上的佛道,这是约俗谛说;三、虽知法门非修非不修,而誓修非修非不修的法门,虽知佛道非证非得,非不证得,而誓愿以无所证得,而证而得,这是约中谛说。

若见有法门可修,见有佛道可成,是名有见;不见有法门可修,不见有佛道可成,是名空见;如是二见,都是邪见,所以必须依三谛而修三观。虽空而修,虽修而空;亦复虽空而成,虽成而空,是为真正发菩提心。

--- 《天台宗纲要》原文




“若见有法门可修,有佛道可成,是名有见,不见有法门可修,不见有佛道可成,是名空见,如是二见,都是邪见。”所以《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其中一种解释。


对于金刚经的这一句话,法因老法师还有一种解释: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这还是如法的,还属于正道;为什么“不能见如来”?不是因为以音声求我、以色见我,而是因为“是人行邪道”。就像一个人到寺庙求发财,回去就做坏事了,请问,他来寺院求对他有没有用?还是有用的,但是他行邪道,所以是不会得到正果的。


老和尚这样讲法,还是有道理的。以音声求佛有没有功德?有的。以音声为佛事,都是有功德的,能消业障的。


但如果按照圆教来说,那就不一样了。有,会堕入常见;无,会堕入断见。这就属于邪见了。所以“虽空而修,虽修而空”,这就变成妙法,“亦复虽空而成,虽成而空”,是为真正发菩提心。




扩展学习资料



向上滑动阅览


尔时,世尊即入普遍光明三摩地。从是三摩地出已,即放广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一切佛刹普皆照曜。是时,此诸世界所有一切众生,蒙光照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发心者皆悉安住不退转地。


尔时,十方世界一切佛刹,彼彼刹中诸佛世尊所有近侍诸菩萨众,见此光已,各各白其佛言:“世尊,今此光明普照世界,有何因缘?是何神力?”


即时彼彼佛言:“诸善男子,汝等当知,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与诸大菩萨众而共集会,欲说不思议境界正法,以是因缘光明普照。”


尔时,彼诸近侍佛者,各各白其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乐欲往彼娑婆世界,瞻礼恭敬释迦牟尼如来,随喜听受不思议境界正法,及欲见彼诸菩萨众。”


时彼如来,即各告诸近侍者言:“汝等可往,今正是时,随其所欲。”


尔时,十方诸佛刹中,所有一切近侍佛者,即各以其菩萨神通现诸变化,各与无数天、龙、夜叉、乾闼婆等恭敬围绕,来诣释迦牟尼佛所。是诸菩萨到佛会已,头面殷勤礼世尊足,咸作是言:“世尊释迦牟尼如来,我等闻其不思议境界正法名字,乐欲随喜听受宣说,及欲见佛世尊瞻礼恭敬,并见此诸菩萨大众。以是因缘,我等到此娑婆世界。”


尔时,东方大宝世界宝幢佛刹中,所住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即起是念:“今彼西方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中,有十方世界如殑伽沙数诸大菩萨摩诃萨众,皆悉集会,听彼佛说不思议境界正法。我今亦宜往彼会中,礼近世尊释迦牟尼如来,随喜听受彼正法门,及见彼诸菩萨大士。何以故?十方一切诸佛刹中,随其所有集会利益,我皆往彼,无不往者。又复我常所见诸佛菩萨集会说法无如今日。彼佛刹中有如是等无量无边菩萨大士广大集会,我观是相甚为难有,若见若闻转复甚难,是故我今亦宜往彼。”


尔时,妙吉祥菩萨作是念已,即谓慈氏菩萨摩诃萨言:“慈氏当知,今世尊释迦牟尼佛刹中,有无数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摩诃萨众广大集会,听受宣说不思议境界正法。我等今者宜共往彼瞻礼世尊,并见彼诸菩萨大士。何以故?十方世界诸大菩萨,普集一处甚为难事。”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告妙吉祥菩萨言:“汝今自诣彼佛会中,非我所往。何以故?此甚难故。彼佛会中诸大菩萨,皆悉已得陀罗尼门,住无著智具诸善法。虽彼集会若见若闻,诸有相者我皆不能。妙吉祥,汝今当知,若以如来色身,有所见者实无可见,是故我今所不能见。若以如来法身有所见者,法身即是法性,于法性中无见无闻,无所供养,无所瞻礼,无所了知。”


妙吉祥菩萨言:“汝今随顺往彼供养如来。”


慈氏菩萨言:“不也,妙吉祥,非我所供养如来。何以故?无有如来能供养者。如来即是真如法,真如法中无有二相,真如法者即是如来。”


妙吉祥菩萨问言:“即此无二相,汝当云何说?”


慈氏答言:“妙吉祥,烦恼一性及种种性,此说为二。若了一性即种种,是无二法。若起分别此是烦恼、此出世间,作是见者即为二相。又若分别此是持戒、此非持戒,此声闻法、此缘觉法,此是布施、此非布施,此是正道、此是邪道,此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此是缘觉、此是菩萨、此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此法断灭、此法有想,此法决定、此不决定,此法是智所知、此法为识所识,此证觉道、此涅槃道,作如是等有分别者皆为二相,于二相中随识所转。若能不起如是等相,是无二法。妙吉祥,若我以劫或以劫尽说是无二法,假使辩才智慧说不能尽,亦复不能知其边际。何以故?彼一切法离种种性,若中若边皆不可见亦不可得。”


妙吉祥菩萨言:“大哉!慈氏,汝已证得无生法忍,故作是说。如是,如是,假使若我以劫或以劫尽说是无二法,亦非辩才智慧说所能尽。”


慈氏菩萨言:“妙吉祥,莫于文字而生有想。彼一切法离诸文字,是无生相亦无所动。”


尔时,妙吉祥菩萨普告彼佛刹中诸菩萨言:“善男子,汝等今者宜共往彼世尊释迦牟尼佛刹中瞻礼彼佛,及见百千俱胝那庾多诸菩萨众,随喜听受不思议境界正法。”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宋朝试鸿胪少卿施护奉诏译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祈愿如普贤菩萨菩提行愿圆满
· 王作安: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 情绪,控制还是不控制?!【中英德语】
· 口念弥陀究竟有什么门道儿?
· 佛陀用此警策我们,我们也要以此得到警策
· 如何平息外在的纷争?
· 借助这个殊胜的学教因缘,让我们同登彼岸
· 在苦难面前,佛法可以自利利他
·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根性和成就的速度
· 这是特别超胜的法门
· 《普贤行愿品》讲记合集 {精美版}
·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殊胜日 | 云端诵《普贤行愿品》共修,愿入普贤菩萨大光明藏(转发功德无量)
·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 恭逢普贤菩萨圣诞〡佛陀授记祂与中国的甚深缘分 见闻忆念便消业增福!
· 我们一起,分担这份恐惧和孤独
· 我们这一念能思议的心,当下就是不思议境
· 戒、定、慧三无漏学,就是菩提之道
· 【人天善法】为何学佛后发现他人更多缺点
· 保持正念 不可轻慢佛陀所说教法——《灵峰宗论》 第二课
· 觉而有情,乃菩萨 【中英西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