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三十二集(二)
圆教
(一)立名的意义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三十二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40:45
(一)立名的意义
具备上述的四重意义,所谓:圆妙、圆满、圆足、圆顿;和七种功用,所谓:圆伏、圆信、圆断、圆行、圆位、圆自在庄严、圆建立众生,名为圆教。
这是诸佛境界,不共三乘位次,但化最上利根之人。这是如来称性直谈,最后咐嘱,《法华经》:“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正指圆教。《法华经》又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藏、通、别三教,都是方便引逗,唯此圆教,才是真实之说。所以经中用付财、系珠等种种譬喻,说明佛之知见。经中说:“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
所以我们对于圆教教义,必须特别注意,方为不负如来出世的一大事因缘。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大家来到寺庙,扫扫地都能降伏其心,有理由安住下来,就能听闻到这无上殊胜的教法,所以说扫地也是很殊胜的。佛陀为什么说在三宝地里扫一扫帚地,要比把整个地球扫干净的功德还大?因为三宝地对境殊胜。
正因为圆教的见殊胜,所以佛陀才不吝要开方便门,要引众生趣入,要逗众生机,通过藏、通、别三教,乃至来到寺院扫个地,干个活,我们都知道这是方便。
我们看《法华经》里走失的游子,大富长者找他,找到之后暗中欢喜,派两个人特意打扮得破衣烂衫,脸上抹上灰,扮成无威德者,手里也拿个扫帚,拿一个破讨饭口袋,跟他套近乎,就这样一点一点培养,把他的怯弱心、卑劣相慢慢地去掉。从扫地开始,最后做管家,大富长者为了要见他,把衣服和帽子都脱了,也穿上破衣烂衫,把脸上弄得脏一点,靠近他,亲自教他。
佛陀现老比丘相,就是这样的,所以下根器的人看不到佛陀如须弥山的身。虽然佛陀丈六身,还要把腰弯下来,让他觉得佛原来是这么平易近人的一位老者,所以佛陀现老比丘身,文殊菩萨现老比丘身,都是这样的。
一心
落一法界
FORIQINGLIANGBAO
所以付财也,系珠也好,从这一大事因缘反过来看,佛为什么这样示现?这叫倒驾慈航。设的每一个教,实际上都无比殊胜,因为最后的果很殊胜,没有这些方便的对机逗教,方便劝喻、劝诱、引导,就没有这么殊胜的佛果。
这个见是《金刚经》里所讲的,“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同样是托钵乞食、敷座而坐,佛是依什么而安住的呢?就是圆教的见。
佛陀说如果你们能明白这个的话,那就种种比喻了,以财富布施多少,不如明白这个道理。以生命布施多少,不如明白这个道理。《金刚经》里讲一遍道理用一遍比喻,来衬托它的功德。
实际上圆教的见,就能入般若正理。金刚般若波罗蜜多,也有翻译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圆在这里面就是“圆断、圆妙、圆满、圆足、圆顿”,它的功用是“圆伏、圆信、圆断、圆行、圆位、圆自在庄严、圆建立众生”。“圆自在庄严”就是国土自在庄严,“圆建立众生”就是善巧方便地广度一切众生。
这也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万行”就是圆自在庄严、圆建立众生。靠什么呢?就是靠“首楞严”究竟坚固的见。这个究竟坚固的见,既是“大佛顶首”佛的见,也是一切菩萨万行所依止的圆伏、圆信、圆断、圆行、圆位。
所以当智者大师证得圆见的时候,他的师父慧思大师说:你可以广说教法、广度众生了。天台宗里叫大开圆解。开圆解方能讲经说法,方能度众生。从天台宗的意义上来说,法师不好称的,所以普陀山那么大,以前写信只要写法师收,大家都会很默契地送到我师父面前。
以法自师,以法师人。怎么以法师人?首先要明了法,明了什么法?佛教徒自然是明了佛法,佛的见地的法才叫佛法,否则叫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人天法。一心落一法界,上品贪嗔痴落地狱法界,中品贪嗔痴落饿鬼法界,下品贪嗔痴落畜生法界。要落佛法界才叫佛法。
《摩诃止观》
隋 · 智者大师
云何闻圆法。闻生死即法身。烦恼即般若。结业即解脱。虽有三名而无三体。虽是一体而立三名。是三即一相。其实无有异。法身究竟般若解脱亦究竟。般若清净余亦清净。解脱自在余亦自在。闻一切法亦如是。皆具佛法无所减少。是名闻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