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如是大福田》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一天,波斯匿王前往精舍请示佛陀:「世尊,应当布捨给何种人呢?」佛陀回答:「随大王所愿来布施。」波斯匿王又问:「那应该布施何处,才能得到殊胜的果报呢?」
佛陀告诉大王:「您第一个问题是问:『要布施给何种人?』又问:『应布施何处,可以获得殊胜的果报?』这两个问题不是互相抵触吗?换我来问大王,请大王回答我。大王!譬如国家面临战争,集合所有的战士,当中有一位从东方来的婆罗门之子,年少而幼稚,长相端正却柔弱,肤白髮黑,没有习过武艺,也没学过战术,心中怀著恐惧且怯弱,不能保护自己,尤其敌人在前时,还不忍心攻击对方,大王觉得这样的战士可以封赏他吗?」大王回答:「当然不会封赏他。」
佛陀听到大王的回答后,又继续问说:「如果有刹利(王种)的童子从南方来,鞞舍(商贾之族)的童子从西方来,首陀罗(奴隶)的童子从北方来,和东方的婆罗门之子一样都没有技术,大王会封赏他们吗?」大王回答:「当然都不会封赏。」佛陀又继续问:「如果这个国家集合士兵,准备开战,这时有一位婆罗门童子从东方来,年纪轻且相貌端正,肤白髮黑,学习种种武艺,精通各种战术,勇健无畏,纵使面临苦战,依旧不退却;且能够冷静应对,运用武器杀敌,破除对方战术,打败敌人。这样的战士,大王您会重赏他吗?」大王肯定地回答:「当然,世尊!」
佛陀接著再问:「那如果刹利的童子从南方来,鞞舍的童子从西方来,首陀罗的童子从北方来,皆年少端正,擅长各种武艺和战术,且都勇健威猛,即使面临苦战都不退却,就如同东方的婆罗门之子。对于这些战士,大王会封赏吗?」大王回答:「能有这样的战士为国付出,当然是重赏!」
佛陀开示说:「大王!这些沙门、婆罗门就是在远离五支、成就五支的当中,建立自己的功德福报,能够供养这些沙门、婆罗门,便能获得殊胜的果报。所谓捨离五支,即是断除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什麽是成就五身?即是指阿罗汉成就了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身。大王!我们若能去供养这些捨离此五种烦恼、成就五身,建立此功德福报的人,便能获得殊胜的果报。」于是佛陀说了一首偈语:
运戈猛战鬪,堪能勇士夫,
为其战鬪故,随功重加赏。
不赏名族胄,怯劣无勇者,
忍辱修贤良,见谛建福田。
贤圣律仪备,成就深妙智,
族胄虽卑微,堪为施福田。
衣食钱财宝,床卧等众具,
悉应以敬施,为持淨戒故。
人表林野际,穿井给行人,
溪涧施桥梁,逈路造房舍。
戒德多闻众,行路得止息,
譬如重云起,雷电声振耀。
普雨于壤土,百卉悉扶踈,
禽兽皆欢喜,田夫并欣乐。
如是淨信心,闻慧捨悭垢,
钱财丰饮食,常施良福田。
高唱增欢爱,如雷雨良田,
功德注流泽,霑洽施主心。
财富名称流,及涅槃大果。
波斯匿王听完佛陀的开示,法喜充满,顶礼佛陀后离去。
---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四十二》
修行路上,克服习气之不易,就如同一人与万人战。但唯有听闻正法,转化自心中的贪、瞋、痴、慢、疑,坚持身体力行佛陀的教诲,方能达真正安乐之境地。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