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师父,我应该怎么修行?”
我就回答他:“喝水时老老实实喝水,吃饭时老老实实吃饭。”
生活中,时时处处,不偏不倚,不起妄执,内心明晰,定力具足,这就是修行。喝水,吃饭,当你安住其中,你的每一口饭每一口水都可以自利利人。
我们小时候读书时,有一篇课文,说有一个小朋友发愿要做神箭手,后来找到一位名师,拜师学艺。但师父收下他后,既不给箭,也不给弓,就吊下来一根线,让他看。一看三年,等到他把这根线看得像房梁一样粗时,搭弓射箭,百发百中。
三年时间,师父真的是让他看线吗?是看心哪!看你有没有本事把心思定在那根线上。
中国传统的茶道也是如此,在茶水入喉之前,点香、赏茶、温壶、装茶、润茶……程序很复杂,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将心安定下来,心定才能品出真味。在佛教界,更是将喝茶提升到等觉的境界——“翠竹黄花,无非清净法身”,茶汤茶色茶香,哪一个不是佛清净平等光明的显发?
这种安定的力量是可以用来摄受众生的。
马胜比丘是佛陀最初度化的五比丘之一,威仪端正。有一天他在王舍城内乞食,徐步安详,清净庄严,舍利弗远远看到,心生欢喜的同时就被自然地摄受了。
所以,当我们靠近一个内心很平静很祥和的人时,我们也会享受到那份平静与祥和,而这份感受又会成为我们生命中非常宝贵的经验,它储存在那里,发着光。
我师父当年到普陀着手修复工作时,普陀山是很荒凉的,古树参天,大蛇出没。我师父住的房子,又小又破,有一天他伸手到柜子上拿钥匙,一摸,凉凉的,麻麻的,一条蛇盘在那里。师父看看它,算了算了,你就在上面好好休息吧。从此,与蛇同室。我师父晚上是不倒单的,那你想想看,你在打坐时,有一条蛇就在边上,换了你会不会怕?
这就是修行人,修戒生定,因定发慧,无怖畏,大慈悲。八万四千行中,不离正觉,不离善愿,生命始终处在宁静安详之中,处在佛性的光明清凉之中。
《观佛三昧海经》中佛告阿难:住念佛者 心印不坏。
从前,有一位王子出游,手拿大宝瓶,瓶内藏着一枚宝印。一个穷人偶然间看到了王子的宝瓶,顿时起了贪念,意图将之据为己有。为了盗走宝瓶,穷人假装去投靠王子,并欲偷走宝瓶。一天,穷人趁众人不备,找机会偷走宝瓶后逃之夭夭。王子发现后立刻派了国内最勇猛的士兵骑着黑象追赶穷人。穷人带着宝瓶逃到一片空旷的沼泽地,哪知无数条毒蛇从四面八方窜了出来,想要噬咬他。穷人吓得魂飞魄散,他为了躲避士兵和毒蛇的追赶,带着宝瓶爬上了一棵大树。这时,士兵们骑着黑象追到了树下。黑象在树下凶猛地咆哮,毒蛇也在不怀好意地窥视着他。穷人被逼得走投无路,竟张开嘴将宝印吞下肚去,然后用手捂着脸,不敢再往树下看。接着,士兵们喝令黑象用长鼻像绞盘一样绞断了大树。穷人从树上重重地摔下来,摔得肢体破碎。但被他吞下肚去的宝印却依然完好无损,宝印放射出金色的光芒。毒蛇们看见金光,立刻四散而去。
佛陀对阿难说,把心安住在佛号里的人,他的心就像这宝印一样,永远不会毁坏。
修行人与世间人是不一样的,对世间人来说,一句佛号重复一千遍一万遍,真是“味同嚼蜡”,没一点儿味道;对修行人来说,心安住于清净之中,“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从朝至暮,一句佛号,莫令间断。
不管是修行,还是生活,首先心要安住。心要方寸不乱、 处乱不惊 。心静则国土静,心安则众生安。
外有纷乱繁杂的世界,内有层出不穷的念头。仔细观察你的念头,好的、不好的,你都要有所拣择,叫择法眼。你能做到外不为诸烦所烦,内不为诸恼所恼。你就有定力了,外烦内恼就都没有办法干扰到你。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