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局推出的《慈风普扇》属于传统文化智慧类散文集,是传喜法师近年来海内外报刊专栏的文字辑录,共分3个篇章、5个部分,42篇。涵盖生命的议题、文化的传承、精神生于道、佛教与科学、自信与自觉等内容,引导我们从种种错综复杂的信息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针。《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本书的阅读,以期激发今人乾健不已的精神。
在当今技术成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对整个世界的颠覆愈来愈令人咋舌的时代,人类的前途及个体生命的价值何在?本书深入浅出,法师从自我生命的体验出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如母有情的厚爱融化在字里行间,分享了道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启迪心灵、唤醒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在这个信仰重建的时代,又超越信仰、超越宗教,以多维的视角,引领读者直探生命的本义,实现生命的超越,从而阐释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中篇二 “精神生于道”
一、为你无忧树 为我不称皇
二、菩提迦耶与“中国”
三、不成正觉 不起此坐
四、为何示现八相成道?
五、绝解起行
六、花开之“缘”
七、祖上有德 荫庇子孙
八、长养生命的格局
九、生命的灯塔 中国的脊梁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中篇二 “精神生于道”
二、菩提迦耶与“中国”
迦耶,原是印度教的一个古城,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遗迹非常多,因为佛陀在这里成道,所以又加了“菩提”两字。菩提,又叫布达雅,意指觉悟地,既是印度教的圣地,又是佛教的圣地,双重圣地加在一起,所以叫菩提迦耶。
导游带着我们直奔正觉大塔。有位法师开玩笑说:“幸亏您没去第二站。”“为什么?”“我们第二站到佛陀的涅槃地,在佛陀出生地您已哭成那样,到了涅槃地,您还不哭死啊?”想想也是,所以印度的这六次朝圣,涅槃地我去了五次,第一次如果去了真会受不了。
第二次去时,是我师父刚刚圆寂,反而体验到一种不可言说的融和。比如师父在时要出国了,我就跟师父去告假:“师父,我要出国了。”回来后再跟师父销假:“师父,我回来了。”师父在时还有来去,师父圆寂后好像没了距离。觉得师父就像空气,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头顶、在我的喉间,无处不在,感觉跟师父更近了。“在心里”,心和心是相印的;“在头顶”,时时刻刻顶戴的感觉不可言喻。
师父的圆寂,让我更深切地体悟到佛陀的涅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这时再来到涅槃地,觉得佛陀没有离开,内心特别安详、宁静,笼罩在佛光之中。
第二次朝圣的重点——拘尸那罗,我们直飞德里,到了印度这边的迦毗罗卫国,再直接赶往拘尸那罗。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升起就去朝圣。印度的日出和日落是一个模样,不同的是一个叫晨雾、一个叫夕雾。这是很特别的一个景观。
我们早早地来到佛陀涅槃堂,绕佛,而后坐在那里静静感受。佛陀丈六金身,这尊佛像也很大,占去了房间的大半。佛像建于公元5世纪,非常具有加持力,从脚这边往头的方向看,佛陀的眼睛带着淡淡的忧伤;从头往脚的方向看,佛陀的眼睛则好似在微笑,非常慈祥。
世界各地的朝圣者络绎不绝,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肤色、服装和语言,一批又一批,纷纷跪在佛前虔诚地祈祷、诵经、持咒,都在证明着佛在人间,正在如是地救度众生。是佛陀为这个世界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和思想,为我们找到了生命的出口、找到了生命的活法,使得我们可以安详自在地享用生命,这种感受尤其强烈。
从早晨天不亮直到下午,我们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诵经、打坐。佛陀千手千眼、万手万眼,如空气般无形无声地在教化救度着众生,感受着佛陀那强大的气息和力量,佛陀哪里有涅槃呢?
四面八方,接踵而来,那么多人都来看佛陀,其实又不仅仅只是这些人。释迦牟尼佛的光明一直在照耀着我们,如甘露一般滋养着我们,我们的生命里已经有了佛光,有了释迦牟尼佛的恩德,我们的生命因了佛陀而有了高度,世界也因了虔诚的佛弟子而像春天一样百花盛开、春色满园。释迦牟尼佛的慈悲,长养、护佑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生命!
佛陀曾停留过的地方,每处都有纪念塔。涅槃堂边上有座白色的塔,供奉着佛陀1500多年前的一尊佛像,应该是纪念佛陀涅槃的塔吧,尽管已成废墟。下午到佛陀火化的地方也有座大塔,周围还有很多古老的佛像,涅槃地也有各国的寺院。第二次在涅槃地静静地坐了半天,也很过瘾。
鹿野苑,即佛陀初转法轮地。有佛陀第一次度化五比丘的寺院,佛陀讲无我时,弟子们就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佛陀本生传》里也多次提到鹿野苑,佛陀往劫里多世都曾在这里修行过,鹿王的故事亦发生于此。
第三次在菩提迦耶住了半个月,每次朝圣侧重地不同感受亦不同。虽然只是废墟,可身为佛子,倘若熟读经书,对佛教史有所了解的话,每到一处圣地都会时空穿越,感受到佛陀的气息,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当年悉达多太子出家是自己落发的,没有师父给佛剃头。意思是出离这个世界是要自己下定决心的。佛陀义无反顾,斩断烦恼丝抛向空中,帝释天接住并把头发带到天上去供养。
随后,佛陀先参学后苦行。苦行地,就在尼连禅河两侧,一是正觉山,一是苦行林。正觉山上有个洞,是佛陀打坐的地方,非常有加持力。正觉山在尼连禅河的对岸,苦行林就在尼连禅河边上,不远处即是牧羊女的家,亦是一纪念地。通常以为牧羊女大概很穷吧,其实她是当地大富人家的女儿,去供养佛陀的则是她的佣人苏迦塔。
尼连禅河面很宽,碧波荡漾。夏季雨水很大,冬季干涸,成了浅浅的小水沟。这就是释迦佛陀成道之前蹚过的尼连禅河。佛陀苦行六年后接受乳糜供养,在尼连禅河沐浴,接着,趟过河水后成道。现在都有塔在。有一次我脱掉鞋子,卷起裤管,走进河里,去蹚了一下河水,感受一下佛陀当年的气息。
佛陀蹚过尼连禅河,走到树下,帝释天化为童子供献了吉祥草。多部经典里都有记载,佛陀讲法,多数时候都由帝释天王用天人的宝座来给佛陀铺座,所以平时给法师铺座的功德很大。
经典记载,佛陀降生的时候,这株著名的菩提树才发芽。佛要成道了,带着吉祥草,一连试了几棵树坐下去都会震颤,直至坐在这棵菩提树下方才安稳。佛陀德重,坐在其他地方,土地承受不起,只有坐在菩提迦耶这块地方,大地平稳。佛经里讲,此地下方有金刚座,即指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佛陀来到人间都是坐在这个金刚座上成道的,但他们的降生地、弘扬佛法的重心则有所不同。
纵然地水火风、地球毁灭,而金刚座不会坏。直到现在我还在想这个问题。还有中阴身,大山大海、地水火风都能穿过,而妈妈的肚子却穿不过,一进去就投胎了,中阴身亦同样穿不过金刚座,这太神奇了!
据佛经记载,“八大圣地”之一的“菩提迦耶”,不仅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地,亦是过去、未来一切诸佛的成道地。所以,此地又称为世界的中心、中国,这有两层涵义,一指佛陀成道之地,一指佛法的兴盛地,佛陀成道地即为佛法兴盛之地,此外皆称边地。东汉明帝迎请佛法进中国后,佛教兴盛了近两千年,而且使佛教从我们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时光转入21世纪,佛法将再次由我们中国辐射至全世界。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慈风普扇》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