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选自《金刚经》
明理而行
佛陀在讲《金刚经》的时候说:以后若有众生听闻《金刚经》无有怖畏者,说明他定力不得了,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诸佛所种诸善根。
你说我看了也没怖畏呀?你连门在哪儿都不知道呢,你根本没想过这个,你的我执、我见有触动吗?抽丁拔楔,像凳子一样的,卯一拔、榫一弄,“嘭”就散掉了。
我们的我执刚强得根本没触碰到你,文殊菩萨跟阿罗汉讲空性智慧的时候,他们或闷厥过去或恐怖到要跑……我们凡夫空性边都没尝到过,门都没进,我们的分别意识那么迟钝,看经看看就打瞌睡了,这就是作为凡夫的局限性。为什么现在是末法时代?我们现在连方向都没有的,不要说去实践了,理都不明,行处在哪里啊!?
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说理很重要的,“如果你理明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所以只重见地不重行履,你行到什么程度那都是次要的,你理有没有明?理明了就不要紧了,“宁愿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
住持三宝的因缘
善财童子为什么要百城烟雨行走,踏破铁鞋要去追寻、亲近善知识,就是要参学明理。
所以到五台山来,每天我们的心里都会忆念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伽蓝菩萨用他安僧护刹,来作为他生命当中向三宝、向佛陀的一种虔诚。那我们也是,我们在这里克服种种的困苦,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冲破种种的关,能在奉献中再思考,真的是太稀有了!
《法华经》里,第一个就是开;第二个是“示”;第三个是“悟”。悟是大家的事,“开”是善知识的事。佛陀哪怕成道,若不说法而在入定,众生也都是盲暝的。现在好在佛陀已经出世,也已说法,经典已经结集,三宝依然住世,这个就是我们的福报。如果佛陀已经成道但是还未转法轮,世间涅槃的音声还没有传出来,那也是不完美的。
作为住持三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殊胜的因缘,“开”众生佛之知见,“示”众生佛之知见,令众生“悟”佛之知见,令一切众生“入”佛之知见。一切诸佛菩萨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开、示、悟、入”就是大事因缘。
积累资粮见其形
在这个五浊恶世人寿百岁,还能去研究这么一个宝贵的生命课题——冲出三界,太稀有了!佛陀也对我们这个时代有个总结,祂说在五蕴昌盛的时代修道更难,我们的六根都被外面色声香味触法包围。
我们怎么从根尘中跳出来,了悟自己的佛性,皈依祂而如如不动,增长自己佛性的资粮。你如果这个懂了,你读所有大乘经典就有悟处了,不是说你念“南无地藏王菩萨”,你就见到地藏王菩萨了,这只是个名号。你悟得你的心地佛性了,慢慢再去积累资粮修行的时候,你才会明白,积累资粮,像在一个白纸上开始画画,画出来了,便见到其形了。
所以说我们听到观世音菩萨名号、文殊菩萨名号、普贤菩萨名号也是不容易的,但是要见其形那还早呢,因为祂们显现的都是报身佛的形象,报身佛的形象就连阿罗汉也看不到的。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