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与“去我”(有声读物)

2019-06-22 00:06: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文化释说》整体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对人类生活、心灵从时间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上进行了整体的探讨。

书中摘选精编自传喜法师应邀赴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所作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内容,全面地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脉络渊源,详细地解读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从衣食住行细微处入手解读民族文化传承之路,是通俗易懂、乐趣横生、不可或缺的一本传统文化类的益书。


图片

第四篇 东方文明的庄严人生——慧日问道

          引言

           一、关心他人为重

           二、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智慧

           三、寺庙如同学校

           四、传承文化之“道”

           五、“迷失”与“去我”

           六、除“恶”修心

           七、造福社会源于健康的心灵

           八、佛的世界观

           九、找回自己

           十、用东方文明的智慧探索宇宙


图片


图片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图片

    第四篇 东方文明的庄严人生——慧日问道

          五、“迷失”与“去我” 


记者:那么好的东西不要,为什么反而要钱、房子、车子呢?


传喜法师: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扑面而来的先是感官,眼睛对色、鼻子对香,“眼耳鼻舌”对“色声香味”,感官和物质是发生第一个碰撞的。生命在没成熟时,往往陷在境界里,成为境界里的一分子。


不少人常以为“痛苦是因为没得到”,而现实生活中他觉得我“得到了”,怎么也“没有快乐”呢?反而很多这些“得到”的人跑来学佛了。


其实,无论“得到”还是“没得到”,生命根本的痛苦挣扎在于陷入境界、迷失于境界了。


记者:我曾经看过您一篇文章叫《追求生命的高质量》,“高质量”重要的指数是什么?生命究竟应该追求什么? 


传喜法师:生命的第一反应是与外在世界发生交流:比如这是红色,这个是我画的或是我看到的,这花是我种的等等。“眼耳鼻舌身意”,感官交流是低级的,也是人最初的感性认识阶段。


人生的进步在于从感官境界里“出离”,能不被束缚并超越、解脱出来,这是人的智慧和勇气的一个综合体。所以,修行上讲“解脱”: 就是从低级生命的束缚当中超越出来,能够超越现象,把生命提升到高智慧的那种状态、那种高度,这是生命进步的象征。


图片


记者:这种选择性靠什么来支撑?比如:一边是“道”、一边是“钱”,我靠什么来选择“道”而舍弃其他? 


传喜法师:这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记者:理性思考的结果,不就是人的“自我”吗?不就是这种独立吗?佛教为什么又提出“去我”呢? 

传喜法师:佛教讲的是究竟。


就像一个小孩子,比如最初你给他一颗糖,他就会觉得快乐;后来他发现“得到”一颗糖很快乐,但“失去”这颗糖会很痛苦;再成熟一点,他发现不是“得到”和“失去”这颗糖的痛苦,而是“自己的生命”被“糖”牢牢控制了。他要学会“我”不被“糖”左右。所以,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就“超

越”糖了。这是一个理性训练后的结果,是一个理智的行为。


人,往往一上来肯定喜欢糖,喜欢糖的甜蜜,但忘记了糖的危害和被糖束缚住的痛苦。


记者:那么,人的这种选择不是从独立人格开始的吗?独立人格就是“我”,为什么佛教又提出来“去我”呢? 


传喜法师:“无我”、“去我”,是提升“我”的一种方法,是佛教的方法论。有“我”的世界观,因为“我”的局限性,世界观也有了局限性。为了要打破这个世界观的局限性,首先要打破“我”的局限性,要“无我”。“无我”是“靠理性”:就是“我”的生命站在智慧的高度来否定“狭隘的我”的存在。


当你有能力、有智慧分辨和否定“小我”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进步了,已经站在“大我”的高度上了。


图片


记者:现在追求这种究竟解脱,是否也是一种欲望?


传喜法师:这是一种理性的诉求,是正确的,是智慧的思索,也是圣贤给我们的正当需求。


记者:能否这样讲:儒释道三家,都是在“以欲制欲”,以一种“大欲”来“制”一种“小欲”或“物欲”? 

传喜法师:因为要用我们能够理解的语境来表达,比如说要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们都希望快乐,那里的快乐没有痛苦。


记者:追求快乐是不是执着?


传喜法师:追求正确的快乐是人性的本能,是人性中理性的成分,是被允许存在的。


记者:在您看来“快乐”的内涵是什么?对于大众来讲怎么理解“快乐”? 


传喜法师:快乐有低级、高级之分。低级快乐是对自我的满足,因为只是短暂的自我满足,所以要付出代价,那个代价是痛苦的。有智者将此喻为:如小儿舔刀头蜜,有割舌之险。这个“快乐”就成为一种“苦之因”,佛教里称之为“坏苦”, 是说建立在感官上的快乐是有代价的,快乐的变异性叫坏苦。


而理解了真理,当你跟真理“合一”了,那是一种“大乐”,是不需要“求”的,就迎面扑来了;不需要去享受,你已其乐融融了。


图片


记者:您的法号也有这个意思吗?


传喜法师:法号对我们来说,就像人生的一个目标,师父赐给我的这个法号会提醒着我:“传”就是传递,“喜”指法喜禅悦,是当一个生命体悟到真理之后的一种喜悦。


记者:给我们简要描述一下,您讲的“快乐”到底是什么境界? 


传喜法师:那个快乐是无欲无求,推又推辞不掉。

记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


传喜法师:对,生命本然的,就像“天地有好生之德”一样,阳光自然就会长养万物。


记者: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体验不到呢?


传喜法师:因为我们物欲太多,心上蒙垢太深。


记者:一进慧日寺,廊桥下面有块“洗心”石,有什么寓意?


传喜法师:洗除心灵的污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真理纵然巍巍如泰山,但因邪见阻碍, 视而不见。


记者:这样一“洗”,洗心革面,就可以得到快乐了吗?


传喜法师:对,洗心革面,用真理和理性,如清泉漱石,慢慢洗净。




未完待续 图片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图片


图片

《文化释说》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图片

相关文章
· 康熙爷爱吃素,皇帝也萌萌哒
· 最殊胜的“保险”,你投了么?
· 传承文化之“道” (有声读物)
· 人间不值得,我们净土见
· 舌尖上的素食——红油凉面
· 佛教不是迷信
· 请不要只在地震来临时才记起它们的好......
· 微信公众平台
· 请注意,你已深陷在一段关系中——人和手机,谁玩谁?
· 寺庙如同学校(有声读物)
· 师父的愿力会化作莲花送我们去极乐吗?
· 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智慧(有声读物)
· 为什么《金刚经》一直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 医院22张偷拍照曝光:这些人间真实,你见过吗?
· 毕业后,你要做什么?
· 关心他人为重(有声读物)
· 何为正确禅?
· 1700多年的潭柘寺为虎建塔 供奉一只听经吃素食的老虎
· 梦参老和尚:不要认为三宝没加被,是你自己业障现前
· 没有指路人,轮回的死结很难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