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释说》整体概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对人类生活、心灵从时间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上进行了整体的探讨。
书中摘选精编自传喜法师应邀赴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所作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内容,全面地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脉络渊源,详细地解读了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从衣食住行细微处入手解读民族文化传承之路,是通俗易懂、乐趣横生、不可或缺的一本传统文化类的益书。
第一篇 华夏之源
引言
一、“华夏文明”之源怎样流淌而下
二、华夏始祖:辉煌壮阔的文明图谱
三、“礼仪之大”
四、“服章之美”
1. 古人为什么重戴冠
2. 帝王之冕
3. 髻簪
五、传统华服
六、行住坐卧——“四威仪”
七、食
1. 筷子
2. 三德六味
音频版(走路、坐地铁都可听)
第一篇 华夏之源
四、“服章之美”
1. 古人为什么重戴冠
华夏文明开启的是圣人之道,礼达百世,威传千秋。有威可畏, 有仪可象,上奉宗庙社稷,下化万民行善。
小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大至器形、文字、艺术、哲学 , 中国文化体系无所不包,容纳万象却又大道无形 , 均皆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内涵 , 浸染着中华之美与东方意趣 , 蕴含着华夏道统的智慧。就连日常生活中的衣着发型等 , 都是其精微深妙的集中体现。
1. 古人为什么重戴冠
古人好威仪,所以重冠。冠很重要,不像现在很多人以散发为时尚, 古人没有散发的,而是束发,犯罪的人才散发。
古戏中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犯了罪,大堂之上,头冠“啪”一声被打掉,头发散乱后开始甩,为什么?表示奇耻大辱,比要他的命还羞耻。头发如果散掉,代表你已经降格到人面兽心的层次,降格到动物的层次。散发是低级生命的状态,要把它盘起来束发向上,才是向道的状态。
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的子路 , 身死卫国时说:“君子死 , 冠不免。”在生命最后的关头,我可以死 , 但必须戴着冠,古人的自我道德约束可见一斑。
未完待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每天给您带来一段震撼的阅读体会,音频可保存,走路、坐地铁都可以听。
《文化释说》喜马拉雅有声书
扫描二维码聆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赠阅新书】活动申请链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